四川觀察 2024-03-09 14:16:51
四川觀察 劉國慶 凌珂 沈宇波 方浩任
3月4日,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四川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討論通過了以代表團名義提出的20件建議。其中,《關于全面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的建議》由四川代表團和重慶代表團聯合提出,呼吁國家層面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長江上游地區航運能力,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這也是自2021年全國兩會以來,川渝兩地代表團第四次聯合提出建議。
長江上游地區水系發達,河流縱橫,長江黃金水道橫貫東西,嘉陵江、烏江、渠江、涪江、金沙江、岷江、沱江等眾多支流溝通南北,航道總里程約2.5萬公里,其中高等級航道里程超過2100公里,是我國內河航運資源稟賦最好的地區之一。近年來,經過持續維護整治,重慶九龍坡以下均已提升至一級航道標準,長江航道5萬噸級海輪可直達南京,萬噸級江海船可通達武漢,5000 噸級船舶可常年到達重慶。但長江上游宜賓經瀘州至重慶九龍坡是未經梯級渠化的天然航道,航道等級為三級,常年僅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嚴重制約長江上游航運發展。
“黃金水道”的“腸梗阻”到底在哪?川渝兩地的合力攻堅其實一直沒有松懈。就在去年7月上旬,川渝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聯合開展了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建設情況專題調研,在為期4天的調研中,22位川渝全國人大代表先后前往湖北省宜昌三峽大壩、四川省樂山大件碼頭、岷江犍為航電樞紐、長江航道瀘州段險灘(淺灘)、瀘州港集裝箱碼頭和重慶市潼南雙江航電樞紐、嘉陵江草街航電樞紐、重慶果園港等地,深入了解長江上游航運能力、港口碼頭建設和河道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調度管理、水域岸線管控等情況。
結合調研成果,今年全國兩會上,涉及自然保護地航道整治工程論證實施路徑、提高長江上游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加快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等內容都出現在川渝兩省市聯合提交的建議當中,這也是兩地攜手助力國家戰略實施提速成勢的重要舉措。
“黃金水道”含“金”量有多高?
長江上游航道提升為何備受關注?來自川渝兩地的代表都看到了航運對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學校長許強說,“四川是資源能源大省,像礦石、油氣資源等運輸載重量非常大,這剛好是水路運輸的一大優勢。”而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涪陵區委書記王志杰則表示,涪陵作為制造業大區、水運大區、產業承接轉移大區和長江經濟帶沿江綠色發展軸重要節點城市,長江上游航運能力的提升,意味著更多貨物能夠在長江上游航道大進大出,可以更好推動長江黃金水道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無縫銜接,助推重慶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內陸開放高地,進一步提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能級和位勢。
“現在長江尤其是長江上游的重慶(九龍坡)到宜賓(合江門)段通航能力不夠,它的通航的等級比較低,嚴重制約了長江上游航道運輸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中鐵二院副總工程師喻渝認為,對長江上游的航道來說,打通堵點,建設生態航道,提升長江上游的通航能力,充分發揮長江黃金水道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是十分必要,也是迫切的。
何以破解“腸梗阻”?
怎樣破解“腸梗阻”,最大程度發揮“黃金水道”的優勢?兩地代表也是頻頻獻策。王志杰代表就提出,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加快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在“十四五”期間盡早開工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三峽船閘通過能力不足的問題,同時建議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三峽集團建立長江上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機制,解決“來水少、放水多”“低于死水位運行”等難題,科學合理調度各方面用水,保持各樞紐水位相對穩定,最大限度滿足通航需求。許強代表則認為,在這一問題上,四川和重慶必須必須要把涉及的相關部門都聯合起來,共同做好相關的規劃和謀劃,同時還需要共同向國家相關部門爭取資金立項,加快工程的建設進展。
編輯:孔薇
責編:陶忻玥
校對:朱傳紅
審核:楊迪
來源:四川觀察
封面圖片來源:四川觀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