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9 22:13:08
每經記者|張寶蓮 每經編輯|文多
作為AI四小龍之一的云從科技(SH688327,股價31.70元,市值234.8億元)近日因為ChatGPT概念大火,成為兔年開年的科技牛股。在過去的數個交易日內,云從科技股價一路勢如破竹,從1月20日的16.86元上漲至翻倍,2月7日盤中股價最高沖至37.16元,創下歷史新高。
2月8日晚間,云從科技披露上交所對其下發監管函。2月9日,云從科技大幅低開,盤中跌超14%,最終收跌9.3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的云從科技展牌 視覺中國圖
自稱沿襲ChatGPT范式
云從科技2022年5月上市,是國內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人工智能平臺型企業,其核心競爭力之一為依托AI技術打造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CWOS。
ChatGPT應用主要在認知領域。而云從科技在2022半年報中也曾表示,感知智能、認知智能和決策智能相結合,幫助用戶系統性地解決更復雜的業務問題,是人工智能行業發展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云從科技表示:“自2020年開始,公司已經陸續在NLP(自然語言處理)、OCR(光學字符識別)、機器視覺、語音等多個領域開展預訓練大模型的實踐并持續加大投入,沿襲ChatGPT的范式。其次,公司致力于人機協同,將更多人類的專業領域知識加入到原始數據中。”
云從科技認為,從NLP角度來看,國內的大模型數據量、參數規模不亞于ChatGPT,已達到千億級數據,甚至數據量和模型都會更多。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依然是如何把人類的知識更好地接入,把基礎大模型本身的威力釋放出來。公司在計算機視覺、語音、NLP上遵從模型和知識相結合的思路推進,理念上與OpenAI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當ChatGPT熱度傳至A股時,云從科技成為首批走紅的科技牛股,并觸及股票交易嚴重異常波動的情況: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30%;連續10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00%。
2月8日晚間,云從科技披露上交所對其下發監管函。2月9日,云從科技股價漲勢不再,盤中跌超14%,最終收跌9.35%。
預計2022年虧損擴大
根據自身技術積累和發展戰略選擇,AI企業在實現盈利的道路上存在路徑差異。
2017年,云從科技著眼于“人機協同平臺”的研發,2020年正式推出全球首款人機協同操作系統CWOS。2022年,公司業務拓展至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依托CWOS系統構建車路城一體化大腦。
公司認為,ChatGPT將得益于技術平臺化與應用場景化。公司可通過行業的know-how將公司本身的算法模型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形成范式。技術平臺化以后,解決方案的標準化程度將提升,可復制性變強且成本降低。
在AIGC領域方面,云從科技此前曾在互動平臺透露,將在數字虛擬人和內容創作上發力。構建自身虛擬數字人方向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從而把握住虛擬直播、虛擬客服、動畫游戲等新場景帶來的商業機會。在內容創作上,公司正在與第三方進行合作,其借助公司在大數據、NLP和知識計算等方面的能力,對海量的演講視頻內容進行提煉和再創作,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方式滿足客戶個性化的定制需求。
此前AlphaGo的成功,曾在國內掀起一波AI創業潮。但由于競爭激烈、量產困難等原因,這些AI企業都面臨著營收規模和虧損的雙重壓力。
2019年至2021年,云從科技累計研發費用超過15億元。2022年,云從科技研發費用持續增加,成為預虧原因之一。公司2022年預計歸母凈利潤為虧損7.85億至9.3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擴大24.18%至47.75%。
ChatGPT的大熱,能否扭轉公司的虧損局勢?2月6日晚間,公司公告:“未與OpenAI開展合作,ChatGPT的產品和服務未給公司帶來業務收入。”
在招股說明書中,云從科技曾提出預計在2025年實現盈利的目標,也是“AI四小龍”里首個提出明確盈利時間點的企業。今年1月31日,公司在業績預虧公告中表示:“2022年至2025年業績預測情況系公司根據自身經營計劃及扭虧為盈的具體條件假設作出的初步測算數據,不構成公司的盈利預測或業績承諾。”
關于這一盈利時間點的預測是否有所調整,未來是否考慮與OpenAI合作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公司發去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