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傅克友:搞清醫生吃回扣根源才能找準治理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7 00:49:06

如果再推動醫保機構購買醫療服務,進行“打包付費”,對醫院給予充分的正向激勵,那么醫生吃回扣的現象則幾可絕跡。

每經評論員 傅克友

改革遇到了老問題,改來改去還在原地轉圈,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老生常談。比如,關于醫生吃回扣,這兩天在央視報道下,再次成為眾矢之的、舉國焦點。

報道說,在大城市的醫院里,長期存在一些不看病的“特殊患者”,他們不僅和醫生熟悉,而且神通廣大,能和醫生進行某種交易。央視記者歷時8個月,調查了上海、湖南兩地的6家大型醫院,發現這些被稱為醫藥代表的“特殊患者”通過天天跑醫院向醫生推銷藥品。醫生開出處方后,只要患者購買了藥品,醫藥代表就能獲取近10%左右的提成。而他們返給醫生的藥品回扣,比例高的在40%左右。國家衛生計生委對此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嚴查重處。

如果這僅僅是個案現象,能夠懲前毖后,當然不足掛齒。但問題在于:醫生吃回扣的現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現有藥品采購機制下的一枚惡果。事實上,醫生吃回扣現象牽涉到醫改的大命題。在某種程度上,這種現象的存在,表明藥品采購體制改革還有繼續推進、繼續深入的空間。只有搞清醫生吃回扣的真正根源,才能“對癥下藥”,找準改革的方向。

醫生之所以最高能吃40%的回扣,在于這里面存在巨大的價差,即部分藥品的中標價與市場價相比高得離譜。調查發現,藥品中標價是市場價批發價的數倍,最高超10倍。這給了醫藥代表上下其手的機會,也給了醫生“以權謀私”的空間。

為何會存在如此虛高的價格?“新醫改”基本藥物制度的本意,是通過制定統一的“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基本藥物目錄,來降低老百姓的藥品費用負擔。但是由于省級集中采購層級高,決策程序復雜,難以快速順應市場行情變動,加之集中招標采購的高度集權和壟斷,導致個別藥品價格越招越高,而另一方面低價藥非常短缺。

統一招標,表面上有藥品供給方的市場競價行為,但從藥品采購方來說,則有強烈的計劃管理色彩。本質上這是對醫院的不信任,從而希望通過統一的管理、集中的權力、壟斷的資源來壓縮中間環節,降低虛高價格,排除醫院與生產企業的直接交易。但市場的無形之手會千方百計發揮作用,不在這里,就在那里,于是就有了醫藥代表的尋租行為。

進一步追問,在現有的藥品采購體制之下,不信任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些公立醫院在醫療市場處于壟斷地位,占據了太多的醫療資源,而且“以藥養醫”的情況還大量存在。醫院和病人之間本來就信息不對稱,因此似乎也不能放任醫院自行采購藥品。

這就是藥品采購體制改革的癥結所在:回避了最根本的公立醫院資源壟斷問題,沒有破除“以藥養醫”的桎梏,只能在行政化的道路上有所收縮。醫生收取回扣的現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老生常談”的。

經濟學家劉國恩指出中國醫療機構格局的問題:三級醫院面向全體民眾提供龐大的一般門診服務,二級醫院成了“醫療領域里面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基層醫療機構則淪為開藥的地方,這就形成了一種“倒三角”的結構。

改革的方向,應該讓這種“倒三角”變成“正三角”,建立分級診療制度,讓公立醫院瘦身,讓醫療資源下沉,并且吸引社會資本的參與,促進市場的有效競爭。

至于“以藥養醫”,是建立在醫療服務價格管制基礎上的。據統計,全國醫療總費用中,門診藥費占48.3%,住院藥費占36.9%,而英美等發達國家藥費占比僅為10%左右。由于醫患信息不對稱,醫生手中的權力就容易濫用;而醫療服務價格的管制,又帶來了醫生“利從藥出”的道德風險。如果醫生的主要收入是靠醫療服務、診斷質量來獲取,而不是靠藥品加價,那么醫生就有動力來減少開藥,醫藥代表也就沒有了尋租的空間。

無論是公立醫院改革,還是打破“以藥養醫”,都意味著醫改方向的新選擇,即讓市場在醫療資源配置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如果再推動醫保機構購買醫療服務,進行“打包付費”,對醫院給予充分的正向激勵,那么醫生吃回扣的現象則幾可絕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