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7 00:49:0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2月26日在僑興集團所在地惠州僑興科技工業園了解到,僑興目前仍在正常招聘,廠房車間及辦公場所均有人正常上班。僑興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集團非常重視這次私募債違約一事,已經就此成立了工作小組。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實習編輯 王力丹
每經記者 肖樂 惠州攝影報道 每經實習編輯 王力丹
僑興私募債違約事件持續發酵,僑興集團這個電子通信行業的“明星企業”為何會違約仍不得而知。
向浙商財險提供無限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的僑興集團董事長吳瑞林曾是昔日的“電話大王”,一手打造了僑興環球、僑興移動兩家美股上市公司,同時是香港上市公司瑞金礦業(00246.HK)的實際控制人,此外僑興集團子公司僑興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7751,以下簡稱僑興電子)于今年6月在新三板掛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2月26日在僑興集團所在地惠州僑興科技工業園了解到,僑興目前仍在正常招聘,廠房車間及辦公場所均有人正常上班。僑興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集團非常重視這次私募債違約一事,已經就此成立了工作小組。
僑興電訊仍在正常招聘
記者于12月26日來到了僑興集團所在地惠州僑興科技工業園。記者看到僑興集團門口擺放有僑興電訊招聘簡章,并有兩名工作人員在負責接待。
記者以應聘者的身份進入僑興集團,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表示,公司一直都有招聘需求,短期工、長期工不限,招聘的工種包括普工、測試員、操作員等,年齡在16~40周歲。“寒假工的話,工資每小時10元,包吃住。”招聘人員對記者說。
記者也注意到,在僑興工業園一號廠房的入口處掛有僑興電訊和僑興電信兩塊門牌。上述招聘人員表示,僑興電信和僑興電訊其實就是一家公司,都屬于僑興集團,僑興電子是另一家子公司,生產的產品不同。
在僑興電信和僑興電訊所在的一號廠房,不斷有穿著工作服的工人進出,車間內部也有工作人員在進行生產操作,廠房內的倉庫堆滿了貨物。
成立于1992年的僑興電訊主營業務為通訊終端設備及器材,各類電話機、移動電話及配件等。僑興私募債產品說明書顯示,僑興電訊2012年度、2013年度以及2014年前7個月的凈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09億元和5987萬元。
據《惠州日報》今年4月4日報道,僑興電訊總經理陳勁鋒透露,僑興集團計劃近兩三年內投入3億~5億元,完成旗下多個子公司的自動化更新,向“智慧工廠”的目標發展。
上述招聘人員表示,對于僑興私募債違約一事也有所耳聞,但生產經營活動沒有出現任何異常,公司一直都有招聘需求。
記者隨后來到僑興集團大樓。前臺工作人員在聯系集團相關部門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關負責人均在開會,不方便接受采訪。記者表示可以等其散會,該工作人員又表示記者沒有預約,相關負責人無法接受采訪,后續會有人聯系記者。記者向僑興集團官方郵箱發去了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復。
旗下兩子公司已從美股退市
據僑興集團官網介紹,僑興集團擁有20多家獨立法人子公司,產業覆蓋電子通信、衛星導航、跨境電商、礦產能源、貴金屬合金、現代農業、大健康等多個領域。有消息稱,僑興集團董事長吳瑞林個人資產達90億元。
記者拿到的僑興電訊招聘簡章介紹,僑興集團是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是中國名牌企業、中國500強企業、廣東電子100強企業,主要產品有手機、平板電腦、電腦配件、電話機、手機電池、手機充電器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僑興集團子公司僑興環球于1999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07年,另一家子公司僑興移動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的國產手機廠商。
不過,這兩家企業已先后從納斯達克和紐交所退市,且均被美國投資者起訴,被指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缺乏充足的內部和財務管理體系,給投資者帶來了損失。
吳瑞林實際控制的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瑞金礦業也面臨著退市風險。瑞金礦業從2011年5月27日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停牌期。2016年4月,瑞金礦業補齊了2011到2015年全部年報,但之后被港交所要求停牌。根據有關條例,香港證監會如果認為上市公司的通告、招股章程或其它文件存在虛假、不完整或具誤導性,就會指示公司暫停交易。
在瑞金礦業上市之初,便有媒體質疑,其主要資產之一駱駝場金礦其實是一座長年未開采的廢礦。而關于瑞金礦業涉嫌操縱股價、財務造假、人事頻繁變動等等質疑也見諸香港媒體。瑞金礦業2009年上市,在2010年實現盈利8.1億元,2011年到2014年則分別虧損8.5億元、8855萬元、19.4億元和6億元,2015年盈利4380萬元。
僑興電子經營收入也在下滑。僑興電子2016年半年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為1.68億元,同比下降63.95%,凈利潤388萬元,同比下降43.45%。僑興電子表示,營收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公司優化了客戶資源,放棄了利潤低的訂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