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8-24 18:24:26
近年來,喜劇類綜藝漸起,在綜藝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并持續熱度不減。《笑傲江湖》《一起來笑吧》《歡樂喜劇人》等喜劇類綜藝層出不窮,在播出時間上也呈扎堆之勢。
每經編輯|白蕓
昨日,由浙江衛視攜手歡樂傳媒打造的原創季播喜劇競演綜藝《喜劇總動員》在北京舉辦發布會,現場跨界而來的影視明星李晨、蔣欣、陳赫、劉濤等“喜劇新鮮人”,在興奮的同時,也感受到喜劇人的“壓力爆棚”。
發布會上明星嘉賓合影(主辦方/圖)
現場粉絲的聲聲尖叫,最直觀地表明了明星加盟的效果。而這種效果能否轉化成“笑果”,能否保持喜劇的專業水準,戳中觀眾笑穴,是決定《喜劇總動員》成敗的關鍵。
據悉,《喜劇總動員》將于9月起每周六20:30在浙江衛視播出。
《喜劇總動員》 海報(中國新聞網/圖)
近年來,喜劇類綜藝漸起,在綜藝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并持續熱度不減?!缎Π两贰兑黄饋硇Π伞贰稓g樂喜劇人》等喜劇類綜藝層出不窮,在播出時間上也呈扎堆之勢。
這個勁頭,有些近似音樂類綜藝早期的發展態勢。甚至連基本模式也有所借鑒,音樂節目幾大模式:素人PK、專業大咖PK、跨界明星同臺競演,一應俱全。將來,喜劇類綜藝會不會陷入和音樂類綜藝相似的疲軟窘境呢?
喜劇綜藝節目數量連續3年下滑
在喜劇類綜藝領域,歡樂傳媒可謂“手持王牌者”。2014年,歡樂傳媒打造的《笑傲江湖》突圍而出,被稱為“綜藝界的黑馬”。去年4月,原班人馬再次推出的《歡樂喜劇人》,迅速成為喜劇類綜藝的又一爆款,沈騰奪得喜劇之王。
2016年8月1日~7日綜藝節目收視率排行榜,《笑傲江湖》收視位列第二(CSM52城/圖)
而今年,這兩大王牌再次收視火爆。1月,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第二季首播,收視率高達2.8%,小岳岳也調侃說:“我,火了”。7月,《笑傲江湖》第三季首,收視率達1.9%,第二期達2.05%,上升勢頭強勁;9月,浙江衛視攜手歡樂傳媒共同打造《喜劇總動員》,首次引入“跨界明星+專業喜劇人”模式,似乎十分可期。
數據來源:CSM,4+,29省網組+35城市組,2016年H1,收視率%
其中,據35城市網顯示,在排名前15的綜藝中,東方衛視占“綜二代”,其中《歡樂喜劇人》的收視較之去年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但縱觀今年上半年的綜藝節目與前兩年的對比,戶外競技類真人秀、情感類節目、脫口秀節目數量逐步增加,而喜劇類、才藝類節目卻是三年來整體下滑。
數據來源:CSM,4+,29省網組+35城市組,2016年H1,收視率%
明星加盟 引爆喜劇綜藝?
從《笑傲江湖》,到《歡樂喜劇人》,再到《喜劇總動員》,不難發現“星味”漸濃。那是否“星味”愈濃,則人氣愈高呢?
馮小剛、宋丹丹和郭德綱等加盟了《笑傲江湖》,有觀眾稱喜劇效果還不錯。而《歡樂喜劇人》中,連競演選手都變成了大咖級的明星喜劇人,如第一季的賈玲、吳君如等;第二季的小沈陽、岳云鵬等。就連主持人也是實力大腕,第一季是優雅大叔吳秀波,第二季是金句之王郭德綱。
即將于9月10日播出的《喜劇總動員》,已經不再滿足于喜劇界的大咖了,而是想囊括影視界的一眾紅人。
并非僅《喜劇總動員》一家想試水“跨界喜劇秀”,北京衛視也推出了《跨界喜劇王》中,同樣鎖定9月份的周六黃金時間,小沈陽以喜劇召集人的身份加盟。近期,有大號曝出一份《跨界喜劇王》的嘉賓單,包含大張偉、薛之謙、TFboys、傅園慧等50多位各領域明星,雖不知真假,也絕對星光熠熠。
喜劇綜藝未來會被“做死掉”?
“做好一檔喜劇節目其實很艱難,各地文化的差異,南北方觀眾的口味,至今為止喜劇節目在電視節目招商方面也是一個比較難的門類。”《歡樂喜劇人》導演施嘉寧曾這樣說。
《歡樂喜劇人》導演施嘉寧(傳媒+/圖)
同音樂節目相似,在《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脫穎而出之后,各類喜劇綜藝也紛至沓來:《喜劇王》《中國喜劇王》《超級笑星》等,讓人“名盲癥”突犯。江西衛視更是一口氣推出《誰能逗你喜劇明星》《整蠱大明星》《家庭幽默錄像》等8檔喜劇節目。
在談及音樂節目的疲態之時,《中國好聲音》的宣傳總監陸偉曾說:中國電視市場最常見的就是,一種節目類型火了,就嘩嘩嘩全上,迅速把這種節目類型“做死掉”。
如今觀眾的笑點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難以滿足,選手荒、題材窄、創新難都是擺在喜劇節目面前的制約因素。
繼音樂節目之后,喜劇類綜藝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做死掉”的類型節目呢?
施嘉寧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喜劇人不一定是要專業做喜劇的,能給觀眾帶來歡笑的,都應該是喜劇人。然而無論你是專業做喜劇的,還是前來客串的,觀眾的評判標準不會有絲毫的松懈。我們無法預判這些影視紅星的表現,但可以肯定:不搏命,在這個節目中不可能獲得勝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