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1 00:59: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胡群 發自北京
昨日(7月30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 《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2~201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3年不良貸款可能反彈,預計全年不良貸款余額增長700億~1000億元,不良貸款率將保持2012年末的水平。
一方面,隨著國家政策層面不斷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各大銀行推出小微貸款產品,小微企業貸款量也在不斷增加,但客戶風險度也在不斷提高?!秷蟾妗奉A計,小微企業的風險可能將逐漸進入暴露期。
利率市場化方面,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兩年之內將基本完成存款利率市場化。中國銀行個人金融部助理總經理趙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只有能夠提供差異化產品服務的銀行,才能在利率市場化時代贏得市場。
江浙仍是不良“重災區”/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昨日在《報告》發布會現場稱,預計2013年商業銀行盈利增速繼續放緩,整體景氣度繼續下行,生息資產增勢有望保持平穩,凈息差將繼續有所收窄,中間業務收入難現高速增長,不良資產仍可能有所反彈。
《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過程中,將淘汰一些落后產業與產能,這將給銀行帶來一些不良資產被動上升壓力。加之經濟復蘇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實體經濟和企業經營仍面臨很多困難,償還銀行債務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皬膮^域上看,長三角、江浙地區是不良率上升最主要的區域,成為不良貸款的重災區。從行業上看,鋼貿、光伏、造船等產能過剩的制造行業,是銀行不良貸款增長的高發行業?!?/p>
銀監會2012年報顯示,2012年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929億元,不良率0.95%。其中,浙江省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均為全國最高,分別為790.5億元和1.68%,不良余額緊追其后的是江蘇省為528.9余元,不良率為1.04%,兩省的不良余額占全國的26.9%。
浙江銀監局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1014億元,比年初增加62.8億元;不良貸款率1.64%,比年初提高0.04個百分點。6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周學東對外表示,前5個月全國新增不良貸款中,江蘇占40%左右。
“房地產和平臺貸款仍將是決定商業銀行中長期資產質量走勢的關鍵因素?!边B平表示,銀行的其他類資產的風險也可能加大,如債券市場和信托產品的違約。
小微貸風險將逐漸暴露/
隨著銀行服務能力的提升,小微金融已成為各銀行搶占市場的利器和新的利潤增長點,各家銀行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服務品牌和比較完善的業務體系,小微業務保持高速發展勢頭。
截至2012年末,全國金融機構小微貸款余額14.77萬億元,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1.95%,同比增長19.73%,遠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4.09%。銀監會主席尚福林7月15日表示,截至2013年5月末,全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16萬億元,占全部貸款22.22%,較年初增加1.1萬億元,同比增長21.35%。
“隨著小企業占比的不斷提高,銀行貸款的不斷增加,客戶的風險度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小企業貸款的風險也可能將逐步進入暴露期。”《報告》稱。
小微企業風險權重為75%,發展小微業務有助于銀行節約資本,還可提高銀行議價能力,但銀行的小微貸款產品創新仍處于初級階段,大量銀行發展小微貸款,已形成產品同質化,導致部分銀行選擇以價換量搶客戶,且小微企業更易受經濟波動影響,缺乏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和征信體系。
央行新政影響200億~400億元利潤/
央行宣布自7月20日放開貸款利率管制,這一放開有象征意義,對銀行以及企業借貸,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微企業,短期內都不具有實質影響。
“初步測算表明,在扣除稅收的因素后,此次政策對2013年銀行業凈利潤的靜態影響為200億~400億元,會使利潤增速降低1~1.5個百分點?!边B平稱,“長期看,銀行業將面臨盈利下降、風險增大、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定價能力提升等挑戰。并面臨發展方式從外延擴張型向內涵集約型轉變、業務模式從過度依賴利息收入和批發業務向大力發展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轉型的壓力?!?/p>
雖然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表示,存款利率上限今明兩年都不會放開。趙慶明認為,存款保險條例今年底前有望出臺,但是存款保險機構能否今年成立仍不確定。
馬駿則稱,“從操作的角度來講,我覺得短期可以先向同業發CD(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同時再向企業和個人發CD。在此之后明年有條件將存款利率的上限提高到1.2倍,總的時間表,我認為在兩年之內基本上完成存款利率市場化應該是有保證的?!?/p>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