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4 01:03:48
每經編輯 戴榆 每經記者 李文藝
戴榆 每經記者 李文藝
短短12個交易日,股價從14元上漲至最高22元,漲幅超過57%,家電龍頭海信電器 (600060,收盤價18.06元)曾在今年一季度上演過這樣的奇跡。但昨日(4月23日)海信電器一季報發布后,20.49%的業績增長幅度無論與去年業績還是一季度暴漲的股價,似乎都不太匹配,導致公司股價報收跌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海信電器一季報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5家基金公司為新進成員,另有2家基金加倉,彼時機構對海信電器的樂觀情緒可見一斑。但在昨日的跌停板上,反映出的則是機構之間的巨大分歧。
業績增20%低于市場預期
海信電器昨日發布的2012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50.57億元,同比增長1.26%,實現凈利潤3.18億元,同比增長20.49%。中金公司對此點評稱,海信電器一季度業績保持較快增長,但略低于市場預期。
國金證券在發布的研報中表示,海信電器一季度的營收增速略超預期,但0.365元的每股收益低于此前預期的0.426元,即低于預期16%。不過,國金證券也指出,去年二季度海信電器的基數較低,同時今年二季度預期電視機內銷量有望正增長,海信電器今年二季度的利潤增速有望達到50%。
不管是一季度已經實現的20.49%,還是券商預期中二季度50%的增長,與2011年102.3%的業績增速相比均遜色不少。
業內:行業整體下滑
對于業績不達市場預期的原因,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指出,“這與中國彩電行業的大環境有關,今年一季度市場整體下滑。相比其他國產品牌,海信沒有有獨特的優勢,其推出的智能電視也沒有明確的差異化特點,這也是海信的凈利潤難以保持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與奧維咨詢(AVC)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一季度,內銷彩電零售規模852萬臺,同比下降18.6%;零售額297億元,同比下降24.5%。
奧維咨詢近期的分析報告指出,進入2012年以來,中國彩電行業出現成本壓力激增、消費需求減少、購買能力下降等現象。伴隨著彩電行業以舊換新、家電下鄉政策的逐步淡出,再加上房地產調控帶來的間接影響,彩電行業今年一季度疲態明顯。
除了行業整體不濟的影響外,梁振鵬進一步指出,海信在上游面板行業也沒多少優勢,在上游沒有核心技術情況下,產品利潤很難保證較高幅度的增長。
業內資深專家劉步塵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產品牌中,海信在黑電領域的銷量領先,但與TCL等競爭對手相比,個性略顯不足。同時,上游面板的不足導致公司產業鏈并不完整,海信的市場領先地位并不穩固。“面板在整個彩電成本中占到約60%,如果面板問題解決,成本優勢就會更大,盈利空間自然也會更廣。”
劉步塵還指出,僅就智能電視來看,在發展戰略上,海信和競爭對手有不同的看法,但海信能否走出自己的路,尚待考驗。
一季度暴漲 機構買高管賣
海信電器曾是一季度的大牛股。在2月17日~3月5日短短12個交易日,公司股價從14元飆升至22元,漲幅超過57%,其中最重要的動力便是去年業績的爆發性增長。同樣是業績的因素,在昨日一季報發布后,海信電器股價跌停收盤。
上證所披露的數據顯示,昨日機構對海信電器的分歧頗大,買賣前四名均為機構席位,多空博弈明顯。綜合實力看,買入的四家機構合計投入資金1.57億元,賣方的四家上榜機構共計套現1.53億元,買賣實力相當。這些機構的買賣金額占海信電器昨日總成交額的15%。其中買方排第一的機構,買入8392.78萬元,按照該股昨日加權平均價格計算,在460萬股左右。
僅僅從海信電器一季報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很難分辨出哪些機構于昨日賣出。不過,一季度5家基金成為新進前十股東,另有2家基金加倉海信電器,也讓投資者明白了該股一季度大漲的背后主力。值得注意的是,博時價值增長證券投資基金不僅一舉進入海信電器前十大流通股東,還高居第二位,持股數高達3599.99萬股。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一方面是受業績大漲,估值偏低的影響,機構投資者持續加倉;一方面卻是多位高管人員的減持套現。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
今年2月24日至3月8日期間,海信電器6名高管人員通過二級市場賣出股份17.68萬股,套現350.19萬元,減持均價19.8元,剛好在該股的大漲區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