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3 01:21:29
“實保實賠”以及“代位求償”將何時在全國推廣,成為廣大車主如今最關注的問題。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黃俊玲 發自北京
備受廣大車主關注的車險條款及費率改革于上周出臺!
3月8日,中國保監會下發《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叫停車險理賠中被老百姓稱為“霸王條款”的兩大規定:“無責不賠”變“代位求償”,“高保低賠”變“實保實賠”。
不過,由于《通知》中沒有對保險公司的具體“整改措施”列出時間表,因此,“實保實賠”以及“代位求償”將何時在全國推廣,成為廣大車主如今最關注的問題。
3月9日,接近中保協的知情人士透露,中保協的車險示范條款將在近期公布,時間大約在3月15日左右,此外,“實保實賠”由于涉及保險公司的費率厘定,條款修改等多個方面,預計年內才能夠實施。
車損險投保仍按老規矩
“高保低賠”是備受指責的車險“霸王條款”之一,是指車主在投保商業車損險時,按照新車的價格進行投保,但是在發生理賠時,卻按照使用后舊車的價格進行理賠。
不過,根據保監會上述《通知》,今后保險公司 “應當按照市場公允價值協商確定被保險車輛的實際價值”,也就是說,車險將按照車輛的實際價值投保,變“高保低賠”為“實保實賠”。
不過,最近兩天,《每日經濟新聞》咨詢多家保險公司獲悉,目前的車險投保仍是老樣子——車損險按照新車購置價(含稅)投保——至于保監會規定的“實保實賠”何時能推出,目前沒有時間表。
國壽財險王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公司的舊車投保還是按新車購置價投保,而盜搶險則是按實際價值投保的,實際價值也就是按新車購置價以每個月0.6%(年7.2%折舊率)的折舊率進行折舊后的價格。
陽光財險劉先生告訴記者,目前車損險大多數情況是按新車購置價投保,而盜搶險是按實際價值投保,家用車還是每個月0.6%的折舊率來進行測算的。
進口豪車或面臨新問題
采訪中一些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車輛按照實際價值投保對于絕大多數車主來說的確是一種相對公平的做法,但是可能產生問題,尤其是對一些進口豪車車主。
比如一些“古董”級的車輛,這種車輛在使用若干年之后,其實際價值是會超過其新車購置價的,而且使用年數越長,其實際價值卻越來越高。又比如一些進口車,隨著其使用年限的增長,實際價值下降會十分明顯,但其零配件更換的成本卻是十分驚人的,一旦發生嚴重的車禍,“實保實賠”根本無法滿足這部分車主的需求。
此外,若按現行的每個月0.6%的要求來折舊的話,10年以上的家用車就差不多要報廢了,但不排除個別家用車的使用年限達到12年或13年,其折算的實際價值就已經很低了。
接近中保協的人士表示,按實際價值來投保,其本質就是雙方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其實際價值。如那種“古董”級車在使用幾年之后的實際價值就超過了其新車購置價,那么這個超過的價格也就是其實際價值。他表示,按實際價值承??傮w上是沒有問題的,按月進行一定比例的折舊,只是確定實際價值的一種方式,同時這種確定方式也只是給車主作一個參考;此次的總體原則還是要求保險公司和車主雙方通過協商一致的原則來確定保險金額。
對于折舊率,該人士稱,中保協此次計劃沿用以前的折舊率,基本上沒有變化。
車損險費率大降可能性小
對于新條款出臺后,車險費率是否會下調呢?接近中保協的人士表示,現在還沒有一個最終的說法,但是總體是基于權利和義務對等的原則,也就是車主交多少保費享受什么樣的服務。該人士表示,保險責任與保費需要相匹配的,中保協此次只制定了純損失率,至于附加費用率保險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確定。
據了解,《通知》要求:中保協要收集、統計和分析全行業商業車險經營數據,至少每兩年測算一次商業車險行業參考純損失率,供保險公司參考、使用。同時,該《通知》還規定,保險公司擬訂商業車險費率,原則上預定附加費用率不得超過35%。同時,保險公司可以根據電話、網絡、門店等不同的銷售渠道,擬訂不同的附加費用率水平。
知情人士估測,新的車險條款費率大幅度下調的可能性很小。上述險企精算人士認為,此次車險費率改革的總體思想是允許保險公司自主定價,對于高檔進口車的損失賠付情況要好于新車購置價10萬元或15萬元普通車輛,那么保險公司就可以按照品牌來對市場進行細分。
《通知》要求,中保協組織專業人才力量,研究擬訂《中保協會、機動車輛商業保險示范條款》、機動車輛參考折舊系數和車型數據庫,供保險公司參考、使用。
接近中保協的上述人士表示,按車型定價還需要一個過程,至于費率的報備工作由保險公司自已向保監會報備。目前中保協正在做這個車型數據庫的一些工作,他坦誠,中保協制定車型數據庫不單純是為了保險公司按車型定價的模式。
此外,此次保監會的《通知》明確要求保險公司以“代位求償”的方式來解決,但何時全國推廣,尚無明確說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