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6 10:05:40
◎華富基金公告趙萬利離任董事長,余海春接任,其擁有34年證券從業經歷。
◎摩根基金宣布將不低于5400萬元投資旗下新發權益類公募基金;方正富邦基金也出資500萬元認購旗下ETF,均承諾持有至少1年。
◎中基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公募基金總規模站穩32萬億元。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葉峰
|2025年5月6日星期二|
NO.1 余海春新任華富基金董事長
4月30日,華富基金發布公告,趙萬利因工作調整,于4月29日離任董事長,余海春新任董事長。
履歷顯示,余海春擁有34年證券從業經歷,歷任中國人民銀行和縣支行員工,安徽省證券公司合肥營業部員工,上海自忠路營業部業務經理,合肥第二營業部業務經理、經理助理,華安證券證券投資總部交易部經理、副總經理,池州東湖南路營業部總經理,合肥花園街營業部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證券投資管理總部總經理,華富基金總經理,華安證券機構管理部總經理,現任華富基金管董事長,兼任華安證券總經理助理。
NO.2 又有兩家公募官宣自購
4月30日,摩根基金發布公告,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將于近期運用固有資金不低于5400萬元人民幣投資旗下新發權益類公募基金,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以行動彰顯了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潛力的信心。
4月28日,方正富邦基金也發布公告,運用固有資金投資認購旗下基金。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公司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方正富邦基金將出資500萬元自有資金認購方正富邦中證全指自由現金流ETF,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最終認購申請確認金額以基金注冊登記機構計算并確認的結果為準。
NO.3 最新數據:公募基金總規模站穩32萬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2.22萬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3月,多類基金迎來凈申購。其中,股票基金截至3月末最新份額達到3.4萬億份,環比增長1.29%。QDII基金是3月申購力度最大的一類基金,數據顯示,QDII基金3月份額環比增長3.57%,最新份額達到5628.68億份。
NO.4 超七成主動權益基金加倉港股
Wind數據顯示,從最近的5個季度來看,主動權益類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呈現持續攀升的態勢。
今年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持有的港股市值再度增加982.53億元至4658億元,較去年年底增加26.73%,并達到近三年峰值;同時,其配置港股的平均倉位躍升至25.79%,刷新自2020年以來的五年紀錄。
NO.5 萬民遠小幅減倉東方生物
4月30日,東方生物發布2025年一季報,在最新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萬民遠管理的融通健康產業基金現身,持股數量為422.18萬股。
對比截至去年末該基金持有471.07萬股的數據可以發現,今年一季度,融通健康產業基金已經減倉48.90萬股。
NO.6 葛蘭調倉益諾思
4月30日,益諾思披露2025年一季報,在最新公布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首次現身,持有40.31萬股。
根據基金2024年年報數據,截至去年四季度末,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基金持有益諾思9.95萬股,公允價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位于第82。對比來看,今年一季度,該基金加倉30.37萬股。
益諾思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國藥集團下屬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專業提供生物醫藥高質量創新藥綜合研發服務的(CRO)企業。業務范圍覆蓋早期成藥性評價、非臨床藥效學研究、非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臨床生物樣本分析、生物標志物與轉化研究等領域。
NO.7 上一交易日ETF行情復盤
上一交易日(4月30日),市場全天震蕩分化,截至收盤,滬指跌0.23%,深成指漲0.51%,創業板指漲0.83%。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17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472億元。板塊方面,電機、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等板塊漲幅居前,而電力、保險、銀行等板塊回調居前。
具體來看,科創板人工智能相關ETF全線走強,最高漲4.30%。
下跌方面,銀行股集體調整,銀行ETF集體回調,最高下跌2.19%。
有券商表示,年初以來市場風險偏好雖有所提升,但海外擾動仍存。當前我國政策以內為主,仍保持政策定力,未來降準、降息仍有空間,銀行為代表的紅利類資產仍有支撐。此外,穩增長政策發力亦帶動銀行估值修復,未來寬信用環境的實現將對銀行基本面形成支撐。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