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基層醫生的水平直接影響腎癌患者生存期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何志嵩:腎癌診療亟需規范化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6 19:26:20

3月24日,全國腫瘤診療規范化提升行動啟動會在北京舉行,何志嵩參會并分享對“腫瘤診療規范化”的思考。他指出,國內腎癌早診發現率雖有提升,但學科地區發展不均衡、醫生診療水平差距大仍是痛點。B超在腎癌早期診斷中作用重要,但存在醫生技術不足等問題,導致早期腎癌診斷延誤。此外,醫院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影響數據獲取效率和準確性。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楊夏    

“北方地區的腎癌患者,腫瘤普遍比南方地區要大;國內頭部醫院診斷出存在下腔靜脈瘤栓的腎癌患者數量,可能比全球其他地區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這是從業近40年后,何志嵩的一個發現。作為國家腫瘤質控中心腎癌質控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3月24日,何志嵩在北京參加了全國腫瘤診療規范化提升行動啟動會,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享了自己對“腫瘤診療規范化”的思考。

他告訴記者,中國腎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約為65%,近年來,國內腎癌的早診發現率較此前有顯著提升,但學科地區發展不均衡、醫生診療水平差距大仍是大痛點。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基層醫生的水平,直接關系到腎癌患者生存期

根據2022年中國惡性腫瘤疾病負擔情況,在所有癌種中,腎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占到第16位和第18位。近年來,腎癌的早診發現率較過去有長足的進步,診療水平已經與國際實現并跑。

然而,作為一名腎癌質控醫生,何志嵩還是有煩惱和疑問:2022年因腎癌死亡的中國患者約2.4萬人,這個數字為什么偏高?在國內泌尿圈的探討中,北方地區的腎癌患者,腫瘤為何普遍比南方地區要大?在國際研討會上,存在下腔靜脈瘤栓的腎癌患者,為何很多來自中國?

答案基本都指向“診療規范化”,即能否在早期發現腎癌患者,抑制癌癥進展。何志嵩告訴記者,血尿、腰痛和腹部包塊是經典的“腎癌三聯征”,但三聯征出現時,患者基本已處于晚期,所以目前普及率較高的B超,在腎癌的早期診斷上承擔著重要作用。有數據顯示,至少有一半患者是通過體檢的B超檢查發現腎臟腫物,隨后進一步就醫確診腎癌的。

不過,B超作為一種初步篩查手段,雖然無創、簡便且經濟實惠,但其特異性有限。“臨床上確實存在許多體檢病例,要么是因為B超醫生的技術水平不足,要么是B超已提示有問題,但患者沒有再做進一步的CT或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導致早期腎癌的診斷延誤,最終發展為晚期腫瘤。”

記者注意到,統計數據顯示,局限于腎臟內部且沒有擴散的腎癌(I期)五年生存率超過90%,而當腫瘤已擴散到遠處器官(Ⅳ期),如肺、骨或腦,五年生存率顯著下降。因此,何志嵩強調,無論是從事體檢工作還是B超檢查工作的基層醫生,他們發現腎臟腫塊時是否給予患者專業提示,是否明確建議他們進一步就醫,帶來的患者生存期差別非常巨大。

談到腎癌患者腫瘤大小的地區分化,何志嵩認為這可能也與腫瘤的差異化、不同病種的特點有關,也需要在病因和生理機制上再做深入探討,但在明確的結論出來之前,診療水平不足和地區經濟差距仍是不容忽視的因素。

何志嵩指出,持續加重的腎癌疾病負擔和發展不均衡的診療水平,亟需通過開展質控工作改進,已引起各級醫療機構的重視。去年10月,首批腎癌質控試點中心建設啟動,全國共213家醫院被納入第一批腎癌質控試點單位,充分展現各級醫院參與腎癌規范化診療的積極性。

醫院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全面鋪開仍面臨挑戰

除了早診,腎癌的早治也非常重要。何志嵩表示,腎癌的治療以外科治療為主,只有通過手術才有可能實現治愈。因此,國家衛健委去年發布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操作手冊(2024版)》中,列出的四項腎癌單病種相關質控指標分別為首次治療前臨床分期評估率、首次非手術治療前病理學診斷率、術后病理TNM(國際通用的腫瘤分期系統)分期率和圍手術期死亡率。

提升手術能力是腎癌單病種相關質控指標的五大重點之一。何志嵩告訴記者,一方面醫生要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在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腎癌的保腎率指標也很重要,“如果腫瘤體積較小,以目前的醫療水平,我們完全可以在切除腫瘤的同時保留腎臟功能,這可以減少術后患者心血管事件、血栓事件以及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另外,及時同步基層醫生最新的腎癌治療信息也很重要。據何志嵩介紹,得益于系統治療的不斷發展,即便腎癌患者的腫瘤無法切除、無法完全切除,或者在手術后復發,目前晚期腎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已經大大延長,但部分基層醫生對系統治療的認知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我們特別希望基層醫生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不要讓患者在復發后只能回家等待,而是要積極利用多學科綜合診治(MDT)的能力,這是當前需要重點推進的工作。”

何志嵩表示,腎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10名開外,卻被國家衛健委列為10個納入國考的惡性腫瘤,體現了國家對腎癌單病種質量控制的高度重視,但自第一批試點項目啟動至今僅過去了半年時間,全面鋪開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醫院管理中心的信息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直接影響到數據獲取效率和準確性。

據介紹,廣東省已經有11家試點中心,依托信息化系統實現更高效和準確地進行管理,他也期待在質控領域的“廣東經驗”能夠推廣、復制到其他省市。全國肺癌和腎癌規范化診療質控講師培育計劃和全國腫瘤診療規范化提升行動啟動會在近期開展,全國百余位醫生就腫瘤規范化診療的最新進展、前沿研究、人才培育等領域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和實地探訪,通過經驗共享、技術交流,進一步推動腫瘤診療水平的整體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我們呼吁每一個試點中心審視自身存在的問題。雖然這是一項單病種質控工作,但它反映了多個層次和領域的問題。這也是國家既開展單病種質控,又進行醫院和學科質控的原因,因為一個疾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我們需要構建的不僅僅是一個科室或MDT體系,還需要更多的支撐。”何志嵩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