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人都麻了!收盤全是利好,為何開盤后就焉了?——道達投資手記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19 18:49:46

在GTC大會上,英偉達更新AI芯片架構以及CPO路線圖,并發布了Dynamo等軟件和模型。

據公司CEO黃仁勛的演講,Blackwell架構的芯片已經全面投產,下半年過渡到Blackwell Ultra。Blackwell Ultra NVL72平臺將于今年下半年出貨。

黃仁勛公布了Blackwell之后下一代GPU架構Rubin AI數據中心芯片的計劃出貨時間,Vera Rubin的平臺將于2026年下半年開始出貨。

Rubin Ultra NVL576將于2027年下半年推出。Rubin之后的下一代架構名為Feynman,Feynman架構將于2028年登場。

在本次大會上,英偉達還推出了全球首款開源人形機器人功能模型Isaac GR00T N1。

不過,雖然利好不少,但在市場看來,Rubin的量產時間及內存配置均低于市場預期,導致英偉達股價收跌3.43%。

這種有不少利好卻導致個股下跌的現象,不僅發生在英偉達上,還發生在中國聯通和小米集團上。

中國聯通預計公司2025年算力投資同比增長28%,公司還表示,“我們為人工智能重點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專項作了特別預算安排。”

對此,不少投資者直呼“牛”,甚至開始研究給聯通供應算力的公司,昨晚意念盤不斷高潮。

然而,即便是有“特別預算安排”的美好預期,今天市場依然不買賬,中國聯通股價下跌7.09%。

中國聯通的表現,是這段時間算力板塊表現的縮影。每天收盤后迎來各種利好,恍若牛市來了,但開盤后的情況總是讓人無法吐槽。

小米集團昨晚發布了業績炸裂的財報。按照小米汽車2025年目標銷量35萬輛來測算,公司在汽車業務上的營收在千億元左右。

小米汽車一期工廠的額定產能約每年15萬輛。根據媒體報道,二期工廠將于年中竣工,屆時小米汽車整體產能將提高不少,相應的業績指引大概率還會上修。

在SU7 Ultra推出后,小米汽車的下一個新品就是YU7了。

眾所周知,小米集團目前主要的曝光度來自于小米汽車。就營收增量來說,小米集團未來的業績增量貢獻,大概率要看電動車業務。因此,股價趨勢的最大變量也將是汽車業務。

從市場表現來看,即便業績炸裂,小米集團港股的股價也僅僅只上漲了0.95%。

上述公司的表現,達哥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收盤后全是利好,次日開盤后為何就焉了?反正大家都有點麻了。

就在今天收盤后,騰訊控股公布了2024年的業績情況,營收6602億元,凈利潤1940.73億元,堪稱印鈔機。另外,騰訊控股2025年計劃回購至少800億港元的股份。

又是盤后利好,明天騰訊控股的表現又會如何呢?只有看市場表現。

我們回到市場。

今天,A股三大指數集體震蕩整理。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下跌0.1%,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分別下跌0.32%、0.28%。

滬深兩市成交額達到14664億元,較昨日縮量532億元。滬深京三市共有1493只個股上漲,3755只個股下跌。

上證指數方面,目前60分鐘級別MACD出現了死叉,且自2月13日以來形成了頂背離,這意味著短期有調整的動力。對于下方支撐,達哥這兩天也說了,在2月至3月上旬的箱體頂部附近(3390點附近)。

目前,市場還沒有到變盤的時間窗口,這意味著即便大盤短期調整,幅度也是相對可控的,屬于上行趨勢中的調整。

因此,保持底線思維即可,將2月至3月上旬震蕩箱體的高點3390點附近,作為調整的預期底線。有了這個底線預期,在操作上就不容易出現追漲殺跌的情況。

另外,市場震蕩還有兩個原因:一是當前正處于年報披露的時間窗口,上市公司的年報情況,多少會對市場有一定的情緒影響;二是春季行情的時間窗口,從A股歷史來看,從3月中旬開始,春季行情的效應大多數情況下會逐漸衰減。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要問達哥應該如何應對,達哥的答案就4個字:看長做T。即在長線看好的板塊個股上,用短線思維做T進行降本,以應對市場震蕩及短期可能進行的調整。

板塊方面,最近兩天提到的貴金屬板塊繼續上漲。國際金價的表現以及地緣局勢情況,大家都清楚。以達哥的經驗來看,國際金價在突破創新高后,時間還不久,趨勢在短期內很難結束。從板塊指數來看,貴金屬板塊即將遭遇去年10月下旬高點的壓力,不宜盲目追漲。

其他板塊方面,依舊是輪動,讓人看了想睡覺。

最后達哥作一個總結:上證指數目前出現了60分鐘級別的頂背離,這意味著短期有調整動力,下方支撐在3390點附近。板塊繼續輪動,操作上,不追高。

PS:想了解達哥的更多觀點,或想和達哥交流,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道達號”。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小米 汽車 投資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