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10-28 20:36:47
2024年,陜西創投市場展現韌性,早期投資仍占主導。西安、銅川等地企業頻獲融資,涉及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地方國資平臺活躍,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陜西上市后備企業增至500家,涵蓋半導體、新材料等行業,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
每經記者|張文瑜 西安 每經編輯|賀娟娟
科創企業“發展壯大”,本質上離不開創投資本在不同生命周期的扶持和耐心“陪跑”。
尤其是一些具有關鍵技術領域的初創型企業,想要啃下技術轉化環節這塊“硬骨頭”,往往更需要長期資金的支持。
進入2024年,創投市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調整期:IPO節奏階段性的收緊,創投基金退出難度進一步加大;優質項目的競爭激烈,可投項目減少,早期投資和VC傾向于保持謹慎,市場化投資機構規模逐漸萎縮。
第一新聲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整個創投市場的出資總金額同比下降30%左右,投資次數和金額也下滑近四成。
盡管如此,創投行業仍展現出一定的發展韌性。
地方國資在創投市場的身影不斷增強,成為資金的重要來源。高潛力的優質項目熱度不減,一些有實力的機構徘徊在場外等待時機。創投行業進入存量出清、優勝劣汰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曾被稱為“創投荒漠”的陜西開始吸引各類投資機構涌入。
據統計,2024年前9個月,平均每個月都有超過13家陜西企業獲得融資,涉及投資機構數量達到152家。
雖較去年同期數量略有降低,但也不乏亮點。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1至9月,陜西發生上市前融資事件133起,較去年同期減少15起。涉及公司總數121家,涉及投資機構數量152家,已披露金額事件數28件,已披露融資總額29.25億元。
從投資輪次來看,早期投資達到106起,占總投資的79.70%;成長期投資22起,占總投資的16.54%,后期投資5起,占比為3.76%。“投早、投小”仍是絕對主力。
一方面,需要早期投資的初創企業數量爆發,尤其是人工智能、光電芯片、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產業發展,均是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的關鍵技術,需要長期思維的耐心資本,提供穩定的金融活水。
一組數據來看,2018年,陜西開始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截至2023年,陜西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18萬家,相比2018年全年4302家,入庫企業數量翻了5倍以上。
陜西高校院所林立,科技實力雄厚,既為科技型企業培育和孵化奠定基礎,也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紛至沓來。
據每經記者了解,截至今年2月,西安交通大學累計孵化企業201家,西北工業大學7家成果轉化企業成為鏈主企業。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中,陜西8所高校上榜,排名中國第4。
圖片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微
另一方面,早期項目被視為創新的源頭。早期投資往往是技術驅動,一般選擇具備核心創新技術,或者“卡脖子”技術的高科技企業,并且早期投資一般是以推動項目前進為目的,這一階段通常具有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特點。
從行業分布上來看,前9個月陜西投資事件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電力、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等領域。
其中,智能制造領域發生融資事件41起,材料領域發生融資事件22起,其次是能源電力、醫療健康、人工智能、企業服務、傳統行業、汽車交通、硬件、物聯網領域,分別為12起、11起、10起、9起、9起、7起、6起、5起。物聯網、生物科技、環保、消費等領域的融資事件相對較少。
盡管陜西風投創投數量較此前有所減少,但也不乏亮點,部分區域展現出一定發展韌性。
分區域來看,2024年1至9月,西安發生上市前融資事件100起,較去年同期減少10起。涉及91家公司、129家投資機構,有20起融資披露金額,已披露融資總額19.95億元。
部分企業頗受資金青睞,體現在融資頻率、金額及資方背景上。
例如西安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分別中石化、中石油資本、小米集團,均是各自行業大拿。
西安奇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3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交銀投資和建信投資領投;質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完成3.8億元的A輪融資,融資方包括西投控股、榆林城投、新電互通、德載厚汽車基金、陜汽基金、北京橙葉,老股東中科創星追投。
另外,銅川發生上市前融資事件3起,較去年同期增加2起;咸陽發生上市前融資事件5起,與去年同期數據持平;渭南發生上市前融資事件6起,較去年同期增加3起;榆林發生上市前融資事件6起,較去年增加2起;安康、漢中、商洛分別發生上市前融資2起、1起、1起。
其中,獲得融資的企業與地方重點布局產業鏈高度相關:
例如航空制造業是漢中市千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的首位產業,漢中此次獲得融資的陜西航空硬質合金工具有限責任公司便屬航空零部件的制造范疇;
安康布局千億富硒產業集群,獲得融資的陜西女媧神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絞股藍為主的富硒食品的研發、生產等;
陜西上洛康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屬于醫療健康領域,亦是圍繞商洛打造“中國康養之都”進行布局;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證監會提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以來,新三板掛牌受理企業激增。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前9個月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已經達到223家,北交所“后備軍”正在高質量擴容。
今年以來,陜西新三板掛牌企業也在密集“上新”,達到9家,包括秦鼎精鑄、矩一建管、賽柯瑞思、石羊農科、黃河新興、紫光國芯、高科環保、寶昱科技、超晶科技等企業。
而2024年,陜西省上市后備企業數量進一步增至500家,涉及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行業,“科創”屬性突出,諸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共同組成了陜西優質項目池,也意味著,新一輪投資陜西的機會來了。
除了企業頻頻獲得機構青睞外,陜西創投機構的觸角也在向外延伸。
據統計,前9個月,陜西有67家機構(VC/PE、CVC)參與投資,投資事件達到206起。其中,機構投資公司總數199個,投出獨角獸公司2個,投出IPO公司3個。
中科創星作為國內硬科技創業投資與孵化的專業平臺,前9個月發生投資事件超過55起,早期投資占其總投資的80%以上。今年2月,中科創星參與了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67億元的A輪融資,該公司晉升為獨角獸企業。
根據第一新聲此前發布的2024年Q2最活躍機構綜合榜單,中科創星位列「最活躍早期投資機構TOP30」第一名。
龍鼎投資專注于集成電路和高端裝備制造投資和資本運作,主投階段為早期、成長期,前9個月對外投資了18家高科技成長性企業,例如浙江昊臻氫能源有限公司、上海宇思微電子有限公司、無錫沐創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等。
此外,地方國資平臺,逐漸成為當下創投行業中的重要市場主體。
根據第一新聲2024年Q2調研數據,國資系基金逐漸由引導、補位的角色,轉變為主導角色。現在國內的LP當中超過半數有政府系背景,包括地方政府、央企、地方引導基金和其他國企等。
例如西安財金受托管理西安創新基金、西安市人才基金等國資背景的資金,前9個月對外投資超過15起,以本土企業為主,目的是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西安小微企業。
空天院由西北工業大學、航天科技四院、六院、西航、西控等5家單位發起成立,其前9個月對外投資約10起,重點布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再如一八九六資本、西部資本,西高投、陜西金資基金、陜投集團、榆煤基金等機構,在前9個月對外投資也異常亮眼。
上述機構中,既有高校資本、證券經營機構成立的直接投資平臺,也有地方國資發起成立的股權投資專業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諸多上市公司也開始“扎堆”搞投資。如西部超導、天和防務、瑞聯新材、西部材料等。與專業投資機構不同的是,上市公司投資對象大多為上下游產業。
長期來看,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未來上市公司有望持續發揮重要作用,成為中國經濟“創投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