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從一片茶葉看“通江所需·內江所能”

內江市融媒體中心 2024-09-14 14:25:30

這兩日,400多公里外的巴中市通江縣興隆鎮翰林村,內通茶旅融合產業園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對剛采摘回來的大宗茶鮮葉進行加工。

“以前,我們只采春茶,夏秋茶葉根本下不了樹。”通江縣委副書記劉小龍坦言,由于缺乏采茶工和加工技術,茶場往年只采一季春茶,夏秋茶一直被當成“廢葉”修剪。

承載“兩江”情誼的內江通江茶旅融合產業園

改變,從內江幫扶干部的到來開始……

3年前,四川省啟動省內對口幫扶(現稱“結對幫扶”),內江、通江兩地成功結緣,從此開啟了省內城市攜手同行,邁步共同富裕的嶄新征程。

“通江縣地處全國三大富硒帶之一,土壤多呈酸性且富硒,具有發展茶葉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宜茶面積40萬畝,是全省20個產茶重點縣、省優質富硒茶重要產區、川東北優勢綠茶主產區。”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縣工作隊領隊,通江縣委常委、副縣長張騫說。

經過多次調研,工作隊決定按照基地規?;?、體系現代化、設施機械化、生產生態化、農業有機化、三產融合化的“六化”思路,在通江3鎮6村規模化種茶,建立內江通江茶旅融合產業園,建設有機茶園,助力漫山“綠葉”變“金葉”。

內江投入幫扶資金在通江建設起茶葉加工生產線

“以高山富硒茶為突破口,持續投入幫扶資金4700余萬元,建成茶葉基地13個、投產面積7.6萬畝,內通茶葉產業園雪鴻堂茶葉加工廠二期、金花藏茶提取物生產線廠房項目加快建設……”幾天前,內江市結對幫扶通江縣工作座談會上,通江縣委書記李玉甫如數家珍。

事實上,“內江所能”遠不止于此。

據介紹,通江縣先后利用內江市結對幫扶資金,累計用工5萬余人次管護提升茶園4.8萬畝,其中改造培育機采茶園1萬畝,新建作業便道15公里、整治山坪塘、蓄水池35個,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同時,新建通江縣標準化茶葉加工示范區,占地42畝,建成日加工1萬斤鮮葉的名優茶生產線1條和日加工4萬斤鮮葉的大宗茶生產線1條,推進夏秋內銷口糧茶提檔升級,探索出口大宗茶生產加工方式。

為帶富農民,幫扶工作隊探索“園區+散戶”的發展思路,以茶園為中心,帶動附近村民參與茶葉種植、管護、采摘、加工、銷售各環節,把茶農嵌入茶產業鏈中,實現茶農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內通茶葉加工區內部

幫扶工作隊支持羅村茶業、巴蜀白茶、金山茶業、石公山等民營企業和翰林村、九龍廟村、大柏樹等村集體加工廠實施技改擴能,新增茶葉加工設備75套,新建采茶工房685平方米。

為打造產業鏈建設“共贏矩陣”,以兩江結對幫扶為契機,內江國企內投集團與通江國企產投集團深化合作,切實打通幼苗培育、茶園管護、產品研發和銷售、品牌打造等渠道。同時,兩地國有企業建立產銷對接機制,與本地民資茶企合作開展鮮葉收購、初加工,完成鮮葉采收約1億斤,鮮葉銷售產值1.3億元。

一項項舉措的實施,一個個項目的落地,讓通江茶產業煥發勃勃生機,高山富硒茶“綠色名片”持續擦亮。

截至目前,通江縣建成國家級茶葉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龍頭企業1家,創建省著名商標2個,形成“羅村”“火天崗”“三生道”等重點品牌10余個,“羅村”茶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雪鴻茗眉”“雪鴻云霧”“巴山紅”等7類產品榮獲第十三屆四川國際茶博會“金獎茶葉”稱號。

當前,通江縣還成功招引茶葉生物科技企業1家,提取茶葉精華素、茶多酚等營養物質,研發茶制品、新型茶飲料及醫藥健康產品,推出新型茶飲料,實現茶葉精深加工“0”的突破。

急通江所需,盡內江所能。張騫表示,下一步,幫扶工作隊將持續推進優質高山茶產業延鏈補鏈,助力通江縣茶產業從“富民之葉”變成“強縣之業”。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