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首發快訊

每經網首頁 > 首發快訊 > 正文

漸進式延遲退休改革啟動 相關部門詳解→

央視新聞 2024-09-13 21:10:09

9月13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主要任務是什么?為什么要調整法定退休年齡?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后如何更好地做好養老服務?相關部門詳解↓

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主要任務有三個方面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明確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從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齡60周歲的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63周歲;

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5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8周歲;

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2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5周歲。

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

從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時間,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三是實施彈性退休制度。

職工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愿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于男職工60周歲及女職工55周歲、50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

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也不超過3年。

對法定退休年齡進行調整 主要有三方面考慮

王曉萍說,7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結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勞動者需求日趨多元,需要對法定退休年齡進行調整。主要有這樣一些考慮:

一是有助于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目前的78.6歲。同時,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目前的14年,參加工作的起始年齡普遍后移。

二是有助于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能夠減緩勞動年齡人口下降趨勢,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三是有助于滿足勞動者工作生活安排的多樣化需要。

勞動者對退休時間的早晚有不同的訴求,現行的退休年齡政策有必要相應作出調整。

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逐步提高 突出兩方面政策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在發布會上說,隨著法定退休年齡的延遲,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最低繳費年限也相應作了調整,從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突出以下兩個方面政策:

一是設立5年緩沖期。

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從2030年開始實施。部分繳費年限15年左右的職工已經臨近退休,設立5年緩沖期,減輕對他們的影響。

二是采取漸進的方式。

對于2030年后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不是一下子就提高到20年,而是小步調整,每年提高6個月。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對青年就業的影響總體平緩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漸進實施的過程,以較小的幅度推進,且退休人員騰退的崗位與青年就業所需要的崗位之間存在一定的結構差異,改革對青年就業的影響總體上是平緩的。我們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不斷拓展青年就業渠道。

通過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青年就業。

通過完善政策服務體系促進青年就業。

通過營造公平良好環境促進青年就業。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后 如何更好地做好養老服務?

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表示,民政部將不斷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加快推動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將符合條件的特困老年人全部納入政府救助供養范圍,支持低保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愿入住養老機構。

完善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持續支持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和建設家庭養老床位。

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便利、可及的養老服務。

依托社區積極提供居家上門服務,在助餐、助醫、社會參與、失能照護等方面加大政策供給。

責編 張楊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