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拓寬黃河灘區群眾致富路 山東東明縣興東新村村企聯合帶動新增就業人口3500余人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9 15:47:38

◎在山東東明縣長興集鄉興東新村,通過訂單合作,企業向合作社、農戶統一提供苗種等生產資料,利用虎杖技術培訓中心、虎杖創業孵化器等載體,對農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提升勞動技能,帶動附近農民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新增就業人口3500余人。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每經山東菏澤6月29日電(記者 張懷水)6月27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牽頭組織的中華環保世紀行2024年宣傳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長興集鄉興東新村。今年宣傳活動的主題是:“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黃河保護法全面實施”

黃河灘區曾經長期發展滯后,是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最難啃的“硬骨頭”。“十三五”時期,山東省啟動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計劃,菏澤是全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的主戰場。

2017年以來,東明舉全縣之力,歷經4年多、1500多個日夜的艱苦奮斗,連續攻克多個難關,奪取了灘區遷建的勝利,12萬灘區群眾世代期盼的“安居夢”成為現實。

遷建后的新村面貌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27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當地學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衛生院、養老中心、商業中心等一應俱全。這里不再是落后的黃河灘,而是變成了黃河灘區村民的幸福村。

東明縣長興集鄉黨委書記劉中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灘區遷建涉及人口多,面積大,一開始面臨的困難肯定是比較多的。比如有些村民不愿意離開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有村民擔心政府投資能不能跟上,房子質量怎么樣等。

“考慮到村民的擔憂,我們先在全縣設立了兩個試點村。”劉中泉告訴記者,群眾通過對比,確實發現生活條件各方面比以前改善了許多,逐步接受并認可政府的遷建工程計劃。

據介紹,長興集鄉興東新村是東明縣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工程,涉及安置東黑崗、北許莊、姚莊、崔寨4個自然村,安置1141戶、4602人。村臺臺頂面積682畝,建筑面積18.5萬平方米,提供70~210平方米5種房型,最大限度滿足群眾需求。

除了安居,還要樂業。據劉中泉介紹,當地依托黃河灘區土地資源優勢,招引社會資本和龍頭企業,建立“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龍頭企業+園區+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流轉土地15萬畝,高標準建成了1.4萬畝長興集鄉萬畝虎杖產業園,發展形成了灘區“八大特色產業”和“六大農業園區”,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村民展示農產品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合作農戶除每年每畝1100元土地流轉費外,還可優先進入園區工作。”劉中泉介紹,通過訂單合作,企業向合作社、農戶統一提供苗種等生產資料,利用虎杖技術培訓中心、虎杖創業孵化器等載體,對農戶進行種植技術培訓,提升勞動技能,帶動附近農民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新增就業人口3500余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懷水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山東省 菏澤市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