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21 12:18:58
每經編輯|杜宇
6月21日,港股恒大系突然異動走高,截至發稿,恒大汽車漲超35%,恒大物業漲超11%。
值得注意的是,5月27日,恒大汽車迎來復牌,盤中股價一度漲超100%。截至當日收盤,報0.71港元,漲幅達86.84%。此后,該公司股價持續下跌。
5月26日晚間,恒大汽車公布了公司29%股份將即時被收購。據悉,公司共同及個別清盤人代表中國恒大集團(清盤中)、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Acelin Global Limited(統稱潛在賣方)與一名據公司董事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后所知、所悉及所信獨立于公司及其關聯人士的第三方買方(潛在買方)訂立條款書,據此,潛在賣方與潛在買方或會就買賣潛在賣方所持公司股份訂立最終買賣協議。
具體來看,潛在賣方合共持有63.48億股股份(占全部已發行股票的約58.5%)(潛在待售股),待訂立買賣協議后,31.45億股潛在待售股(約占全部發行的29%)將被收購,剩下32億股(約占全部發行的29.5%)將成為潛在賣方與買賣協議日期后一定期限內的一項可行使選擇權的標的。
天眼查顯示,中國恒大集團共持有恒大汽車約63.48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約為58.5%。這也意味著,上述交易完成后,中國恒大方面將不再持有恒大汽車的股份。
條款協議中還透露,潛在買方將向公司提供貸款,以資助集團持續經營及發展集團電動汽車業務。恒大汽車坦言,公司目前資金嚴重短缺,天津工廠自今年年初以來已不再生產作業。
圖片來源:恒大汽車公告
去年8月,恒大汽車曾發布公告稱,其獲得由阿聯酋國家主權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紐頓集團(NWTN.US)首筆5億美元戰略投資,另有6億元人民幣過渡資金將自公告后5個工作日開始陸續到賬,雙方擬議的交易將于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紐頓集團對恒大汽車持股比例占擴大后已發行普通股總數的27.5%。
值得注意的是,彼時,恒大汽車剛經歷了歷時一年多的停牌。不僅如此,截至2022年年末,恒大汽車負債總額高達1838.72億元,剔除其中的預收賬款33.14億元后的負債規模為1805.58億元。
在外界看來,紐頓集團的這筆資金對于連續多年虧損的恒大汽車是“救命錢”。然而,2023年10月8日晚間,恒大汽車發布公告稱,因中國恒大發生的變化,戰略投資方紐頓集團暫停對公司的過渡期資金支持,并針對擬議交易方案所需的調整進行重新談判。今年4月5日,恒大汽車與紐頓集團簽訂的戰略投資協議正式宣告終止。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在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看來,紐頓集團投資恒大汽車是一種資本投資,主要目的還是想從中獲利。當紐頓集團發現在此次合作中難以獲利時,就會果斷退出。
截至目前,恒大汽車未對外披露即將收購其29%股權的買家身份。這也引發外界對恒大汽車“新白衣騎士”身份的猜測。“此次收購恒大汽車股權的企業有兩種可能性,投機性資金投資企業或希望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傳統企業。”沈萌分析認為。
對于上述問題,曹鶴則認為,現有的造車新勢力介入恒大汽車的意愿不大,可能性比較大的買方身份是相關債權方或者是新進入造車領域的企業。
5月22日晚,恒大汽車公告稱,其附屬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近日收到相關地方行政部門的函件,要求解除之前簽訂的一系列投資合作協議,并退回已發放的各項獎勵及補貼合計約19億元。
根據恒大汽車財報,該公司曾披露其主要在天津、上海和廣州建設生產基地。自2019年4月29日起,恒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相關附屬公司與相關地方行政部門簽訂了多項投資合作協議。但隨著公司爆發財務危機,導致跟地方政府簽訂的合同義務未能履約,相關地方行政部門根據法律規定,提出解除協議并要求退回已發放的獎勵和補貼。
恒大汽車財報顯示,在歷年年報中的“遞延收入”政府補助部分,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政府補助資金數據分別為:0元、13.63億元、11.94億元、4.09億元和0元。可以看到在2019年與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之后,恒大汽車政府補助資金大幅上升,后續爆發債務危機后再次歸零。
3月27日晚間,恒大汽車披露2023年財報。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大汽車累計虧損已達1108.41億元,其中2023年虧損約120億元。截至2023年年末,恒大汽車資產總額為348.51億元,負債總額725.43億元,其中,借款264.84億元;同期,恒大汽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9億元,遠不足以覆蓋借款。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恒大汽車公告、市場公開資料、每日經濟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