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稅務總局回應上市公司補稅風波 專家:稅收追繳期限一般為3至5年,但偷稅、騙稅等嚴重違法行為不受此限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6-18 22:24:25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表示,稅務部門沒有組織開展全國性、行業(yè)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關查稅補稅,均屬稅務部門例行的依法依規(guī)正常履職行為。

◎施正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稅收追繳期限一般為3至5年,但對于偷稅、騙稅等嚴重違法行為,追繳期限不受此限。

每經記者|石雨昕    每經編輯|陳旭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被要求補稅”的案例引發(fā)社會關注,甚至引起是否會有全國性的追繳欠繳稅款安排等擔憂。

6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表示,稅務部門沒有組織開展全國性、行業(yè)性、集中性的稅務檢查,更沒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近期反映的有關查稅補稅,有的是對企業(yè)以前年度欠稅按程序進行催繳,有的是對企業(yè)存在的稅收政策適用風險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屬稅務部門例行的依法依規(guī)正常履職行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事實上,上市公司補稅并非今年才有,原因也比較復雜多樣,而追繳期限也出現過超20年的情況。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稅收追繳期限一般為35年,但對于偷稅、騙稅等嚴重違法行為,追繳期限不受此限。

稅務局的工作人員向企業(yè)負責人介紹減稅降費助企發(fā)展相關優(yōu)惠政策 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針對偷稅等嚴重稅收違法行為追繳期限不受限制

今年以來,一些上市公司遭遇“補稅”問題,對公司業(yè)績產生一定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事實上,上市公司補稅并非今年才有,原因則多種多樣,包含政策變化、少計稅、未按規(guī)定申報、關聯交易價格偏低、對稅收政策理解有偏差等。例如2021年,格潤牧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稅收征收規(guī)定,被要求補交2015年至2017年企業(yè)所得稅等,并對公司少繳稅款部分處以0.5倍罰款。

此外,追繳期限也出現過超出20年的情況。例如2020年海南深海股份有限公司被責令要求將1994101日至19941031日的應繳納稅款,限2020831日前繳納,并從稅款滯納之日起至繳納或解繳之日止與稅款一并繳納。

我國關于稅款追征期的期限規(guī)定是多久?施正文表示,對企業(yè)一般性的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稅務機關有權在35年內進行追繳,超過此期限則無法再進行追繳。然而,針對偷稅、騙稅、抗稅等嚴重稅收違法行為,追繳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時間限制并非3至5年,而是可以無限期追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以延長到五年。對偷稅、抗稅、騙稅的,稅務機關追征其未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或者所騙取的稅款,不受前款規(guī)定期限的限制。

施正文表示,這意味著,即便偷稅、抗稅等違法行為發(fā)生在多年前,若稅務機關當前發(fā)現并掌握了證據,仍然可以進行追溯查處。

 

 

為守法企業(yè)營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營商環(huán)境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表示,稅企雙方始終休戚與共。依法組織收入是稅務部門的基本職責,支持企業(yè)發(fā)展是稅務部門的應盡之責,廣大經營主體好,國家稅收才能好。稅務部門一貫堅守保經營主體就是保經濟稅源的理念,堅決落實稅費優(yōu)惠政策,嚴格防范和查處違規(guī)征稅收費行為,積極助力各類經營主體健康規(guī)范發(fā)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納稅是企業(yè)的義務,納稅人應盡納稅義務,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實現其職能,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相應的,政府對納稅人擁有的征稅權。” 施正文表示。

至于稅收追繳后的分配問題,施正文表示,主要是根據追繳稅款的稅種來劃分,如果是增值稅,則為中央地方共享;如果是消費稅則全部上繳中央;至于罰款部分,則歸屬地方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明確,稅務機關應當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稅收征收管理范圍和稅款入庫預算級次,將征收的稅款繳入國庫。對審計機關、財政機關依法查出的稅收違法行為,稅務機關應當根據有關機關的決定、意見書,依法將應收的稅款、滯納金按照稅款入庫預算級次繳入國庫,并將結果及時回復有關機關。

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持續(xù)優(yōu)化稅務執(zhí)法方式,著力推進精準監(jiān)管、精確執(zhí)法,重點打擊偷逃抗騙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為守法企業(yè)營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營商環(huán)境。同時,也請廣大納稅人對稅務部門依法履職予以監(jiān)督、理解、配合,對有關涉稅爭議,歡迎和支持納稅人通過法律途徑積極妥當解決,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稅務 稅收 上市公司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