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5-28 17:01:13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近期A股市場受諸多消息影響,滬指年初以來的反彈止步于3174點,回到了震蕩區間。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億私募“精準”預測,已經連續兩周減倉,較高位已減倉4.33%。
與此同時,機構調研活動也呈現斷崖式下滑,不過這背后卻透露著玄機——近一月來,半導體位居機構調研榜第一位,大基金三期成立的消息引爆了半導體行情,機構資金再度預測了市場潛在的熱點。
今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回調,截至收盤,滬指報收3109.57點,滬深兩市成交額僅7417億元。行業板塊漲少跌多,上漲股票僅有1100多只。實際上,近期A股市場受多重消息影響,滬指年初以來的反彈止步于3174點,回到了今年3月以來的震蕩區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百億私募機構似乎預測到了行情的走勢,提前做了減倉。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8.70%,相對年內的高位已連續兩周減倉。尤其是百億私募,連續兩周減倉,較高位已減倉4.33%。另外,滿倉私募降倉至中等水平,截至5月17日,滿倉股票私募占比為56.87%,中等倉位股票私募占比為28.56%,近半數百億私募也處于中等倉位。
與此同時,機構調研活動也呈現斷崖式的下滑。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近一月來,機構調研次數為33586次,較前期下降了31721次,降幅為48.57%。其中,主板上市公司被調研14931次,下降了13750次;創業板7767次,較前期下降了11395次。雖然機構調研上市公司的次數在下降,但調研的上市公司家數卻在增長——近一月,1136家上市公司接待了機構的調研,較前期增加了108家。
具體來看,淡水泉近一月合計調研了110家上市公司,平均一個交易日調研5家上市公司。另外,上海貴源投資合計調研了74家上市公司;上海天猊投資近一月合計調研61家上市公司;上海盤京投資近一月合計調研55家上市公司;廣東正圓私募基金合計調研50家上市公司;外資機構摩根士丹利公司近一月合計調研52家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還有不少私募機構的核心人物親自下場調研,比如盤京投資的莊濤、上海煜德投資的靳天珍。
從機構調研的行業板塊來看,半導體位居第一,其次是計算機軟件,第三是專用設備,另外還有醫療設備、電子設備制造等。其中,半導體板塊中,最受機構青睞的個股是安集科技,接待了218家機構的調研;天岳先進接待了191家機構的調研;韋爾股份接待了180家機構的調研;此外,炬光科技、裕太微、格科微、東芯股份等個股位居機構調研前列。
而近日,備受市場關注的國家大基金三期成立,A股半導體板塊昨日出現集體漲停潮。從消息來看,大基金三期注冊資本3440億元,第三期規模超過第一期與第二期總和。
對此,黑崎資本首席投資執行官陳興文告訴記者,這無疑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注冊資本高達3440億元,不僅超出了前兩期的總和,無疑將為半導體產業注入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實現質的飛躍。
陳興文進一步表示,從投資規模來看,大基金三期的資金實力雄厚,這將為半導體產業的關鍵領域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據分析,三期有望進一步加大對高端制程技術、先進封裝技術以及存儲和AI相關高速存儲HBM的投資力度。其次,大基金三期的股東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國有六大行的加入不僅為基金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也體現了國家層面對半導體產業的全力支持。
欽沐資產基金經理柳士威告訴記者,半導體行業在經歷了三年的壓制之后,重磅產業政策再次出爐,預計行業將重新進入估值擴張區間。本次大基金三期是在前兩期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對先進制程(材料、設備、先進封裝、AI)以及存儲產業加大投資力度,產業的前景值得期待。回顧大基金的時間節點,一期是2014年,之后一年半導體指數上漲80%;二期是2019年,之后一年半導體指數也上漲80%。
陳興文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大基金一期和大基金二期成立后,半導體板塊均迎來了顯著增長。
以大基金二期為例,成立短短四個月內,整個板塊幾乎翻倍。因此,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將為半導體產業帶來新一輪的增長機遇。半導體產業有望在高端制程技術、先進封裝技術、存儲和AI芯片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中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競爭力。對于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黃金時期。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也告訴記者,大基金三期針對半導體產業所進行的布局,切實地為整個半導體行業帶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這些極具針對性的投資,將會高度聚焦在半導體產業鏈至關重要的關鍵環節之上。通過投資布局,有望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不斷向前進步,并且促使產能實現進一步的擴張。同時,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發展以及市場需求逐漸呈現出回暖的態勢,預計對于國產半導體芯片的需求也會呈現出強勁增長的趨勢。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37871320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