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IPO監管收緊,承銷保薦收入分化加劇 中小券商如何應對?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3-19 15:57:17

◎今年年內,A股券商IPO保薦項目撤否率為50%(及)以上的有7家,其中九州證券、華西證券和世紀證券的撤否率為100%,東興證券、國信證券、五礦證券的撤否率為50%,中原證券的撤否率為80%。

◎“(券商)這個也沒什么好的對策,可能就是多做一些債券業務,或者是轉型做并購業務。”聯儲證券總裁助理尹中余在微信中對記者表示。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編輯 梁梟    

IPO節奏放緩,券商是最直接的感受者之一,尤其是中小券商,在此過程中更加感受到“寒意”。《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近年來券商IPO承銷收入集中度在逐步提升。而在今年以來,就有7家券商的IPO保薦項目撤否率達到50%(及)以上,這7家均是中小券商。

在此情況下,記者了解到,調整經營策略是一些中小券商最主要的應對選項。有券商保薦人士通過微信向記者表示,在強監管下,小券商抗風險能力小,有的可能暫時都不發展投行業務了。

IPO承銷保薦收入集中度提升,中小券商IPO保薦業務承壓

隨著去年以來IPO節奏逐步放緩,IPO監管逐步收緊,券商IPO保薦項目的集中度迎來了進一步提升。

根據Wind數據,今年年內,A股券商IPO保薦項目撤否率為50%(及)以上的有7家,其中九州證券、華西證券(002926.SZ,股價7.73元,市值202.91億元)和世紀證券的撤否率為100%,東興證券(601198.SH,股價8.3元,市值268.29億元)、國信證券(002736.SZ,股價8.65元,市值831.48億元)、五礦證券的撤否率為50%,中原證券(601375.SH,股價3.81元,市值176.89億元)的撤否率為80%。

撤否率為100%的九州證券、華西證券和世紀證券,均是在今年年內主動撤回了保薦的唯一一個IPO項目。中原證券則是在今年年內保薦的5個IPO項目中主動撤回了4個。

截至3月18日,A股市場有66家券商保薦的671個在審IPO項目,其中中信證券(600030.SH,股價20.83元,市值3087.12億元)、中信建投(601066.SH,股價23.12元,市值1793.35億元)和海通證券(600837.SH,股價9.05元,市值1182.31億元)的保薦IPO項目最多,分別有82個、52個和48個,其中18家券商保薦的IPO項目均只有1個;而前五家券商保薦項目數之和,占到了全部券商IPO保薦項目數的38.60%。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券商在A股IPO承銷收入方面的集中度近年來也有所提高。

根據Wind數據,從IPO發行時間來劃分,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年內,A股IPO承銷收入前五的券商收入占比之和分別為44.61%、43.1%、50.59%、49.33%和69.98%,IPO承銷收入前十的券商收入占比之和分別為64.88%、65.42%、69.73%、68.79%和91.84%。

今年年內,只有15家券商有保薦IPO項目成功發行,69家券商尚未破零,而在去年同期,已有26家券商有IPO保薦項目發行成功。

中小券商積極調整經營策略

可見,目前IPO監管收緊對于中小券商的影響較大。

在某腰部券商的保薦人來看,IPO收緊對所有券商都有影響,只是程度不一而已。“券商整體收入下滑,降薪裁員,由于風險比較大,有些甚至可能都暫時不發展投行業務了。”

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西南證券(600369.SH,股價4.06元,市值269.79億元)方面表示,公司投行(業務)將繼續發揮相對優勢,持續強化業務協同,推進專業化、數字化建設,大力發掘和培育北交所、創業板、科創板等重點市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客戶,深耕并購重組特色業務,努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夯實投行業務發展基礎,推進投行業務項目儲備優化增長。

南京證券方面表示,公司將強化“投行+”業務模式,優化協同機制,在重點區域和行業深度挖掘業務資源,加強項目儲備。

而在今年2月1日,華安證券(600909.SH,股價4.71元,市值221.26億元)回復投資者關于“新股發行暫停或者大幅減少是否會減少公司收益”的問題時稱,近段時間以來,IPO、再融資受到監管政策階段性收緊影響較為突出,預計將對證券公司相關業務收入產生一定影響。公司將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堅持股債并舉、長短結合、內外有別、有放有收,著力提升投行專業能力建設、執業質量建設和重點項目儲備力度,準確把握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

“(券商)這個也沒什么好的對策,可能就是多做一些債券業務,或者是轉型做并購業務。”聯儲證券總裁助理尹中余在微信中對記者表示。

那么,券商IPO保薦項目數的分化,是否說明證券公司數量過多了呢?對此尹中余認為,這取決于從哪個角度來看,從目前在審IPO項目情況來看,好像是顯得券商有點多了,但從打算進行IPO企業的潛在數量來看,券商家數并不多,因為想上市的公司數量仍有很多。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808210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IPO節奏放緩,券商是最直接的感受者之一,尤其是中小券商,在此過程中更加感受到“寒意”。《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近年來券商IPO承銷收入集中度在逐步提升。而在今年以來,就有7家券商的IPO保薦項目撤否率達到50%(及)以上,這7家均是中小券商。 在此情況下,記者了解到,調整經營策略是一些中小券商最主要的應對選項。有券商保薦人士通過微信向記者表示,在強監管下,小券商抗風險能力小,有的可能暫時都不發展投行業務了。 IPO承銷保薦收入集中度提升,中小券商IPO保薦業務承壓 隨著去年以來IPO節奏逐步放緩,IPO監管逐步收緊,券商IPO保薦項目的集中度迎來了進一步提升。 根據Wind數據,今年年內,A股券商IPO保薦項目撤否率為50%(及)以上的有7家,其中九州證券、華西證券(002926.SZ,股價7.73元,市值202.91億元)和世紀證券的撤否率為100%,東興證券(601198.SH,股價8.3元,市值268.29億元)、國信證券(002736.SZ,股價8.65元,市值831.48億元)、五礦證券的撤否率為50%,中原證券(601375.SH,股價3.81元,市值176.89億元)的撤否率為80%。 撤否率為100%的九州證券、華西證券和世紀證券,均是在今年年內主動撤回了保薦的唯一一個IPO項目。中原證券則是在今年年內保薦的5個IPO項目中主動撤回了4個。 截至3月18日,A股市場有66家券商保薦的671個在審IPO項目,其中中信證券(600030.SH,股價20.83元,市值3087.12億元)、中信建投(601066.SH,股價23.12元,市值1793.35億元)和海通證券(600837.SH,股價9.05元,市值1182.31億元)的保薦IPO項目最多,分別有82個、52個和48個,其中18家券商保薦的IPO項目均只有1個;而前五家券商保薦項目數之和,占到了全部券商IPO保薦項目數的38.60%。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券商在A股IPO承銷收入方面的集中度近年來也有所提高。 根據Wind數據,從IPO發行時間來劃分,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年內,A股IPO承銷收入前五的券商收入占比之和分別為44.61%、43.1%、50.59%、49.33%和69.98%,IPO承銷收入前十的券商收入占比之和分別為64.88%、65.42%、69.73%、68.79%和91.84%。 今年年內,只有15家券商有保薦IPO項目成功發行,69家券商尚未破零,而在去年同期,已有26家券商有IPO保薦項目發行成功。 中小券商積極調整經營策略 可見,目前IPO監管收緊對于中小券商的影響較大。 在某腰部券商的保薦人來看,IPO收緊對所有券商都有影響,只是程度不一而已。“券商整體收入下滑,降薪裁員,由于風險比較大,有些甚至可能都暫時不發展投行業務了。” 記者注意到,在2023年三季報業績說明會上,西南證券(600369.SH,股價4.06元,市值269.79億元)方面表示,公司投行(業務)將繼續發揮相對優勢,持續強化業務協同,推進專業化、數字化建設,大力發掘和培育北交所、創業板、科創板等重點市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客戶,深耕并購重組特色業務,努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夯實投行業務發展基礎,推進投行業務項目儲備優化增長。 南京證券方面表示,公司將強化“投行+”業務模式,優化協同機制,在重點區域和行業深度挖掘業務資源,加強項目儲備。 而在今年2月1日,華安證券(600909.SH,股價4.71元,市值221.26億元)回復投資者關于“新股發行暫停或者大幅減少是否會減少公司收益”的問題時稱,近段時間以來,IPO、再融資受到監管政策階段性收緊影響較為突出,預計將對證券公司相關業務收入產生一定影響。公司將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堅持股債并舉、長短結合、內外有別、有放有收,著力提升投行專業能力建設、執業質量建設和重點項目儲備力度,準確把握資本市場和證券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 “(券商)這個也沒什么好的對策,可能就是多做一些債券業務,或者是轉型做并購業務。”聯儲證券總裁助理尹中余在微信中對記者表示。 那么,券商IPO保薦項目數的分化,是否說明證券公司數量過多了呢?對此尹中余認為,這取決于從哪個角度來看,從目前在審IPO項目情況來看,好像是顯得券商有點多了,但從打算進行IPO企業的潛在數量來看,券商家數并不多,因為想上市的公司數量仍有很多。
券商 IPO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