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2-06 22:36:19
◎對于此次雨雪低溫冰凍災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侯俊東表示救援工作面臨兩大痛點:一是救援力量到場難度大,二是救援工作開展難度大。
◎侯俊東教授也指出,此次救援工作可參考此前甘肅積石山縣地震的救援經驗。
每經記者|陳晴 每經編輯|張海妮
自1月31日開始,我國中東部地區遭遇2009年以來冬季最強大范圍雨雪冰凍天氣。
正值春運高峰期,作為受此次雨雪冰凍天氣影響最大的省份之一,湖北的交通和經濟生活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旅客高速公路上滯留數小時甚至數日,航班和火車車次臨時被取消或者停運,還有地方出現了凍雨導致的電力故障??
根據《湖北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湖北省減災委員會決定于2月6日12時,將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級別由四級調整為三級。
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實施救援,并順利地度過春運高峰?就相關問題,2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侯俊東。
NBD:臨近春節、正值春運高峰期,請問此次雨雪低溫冰凍災害導致的問題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侯俊東:當前湖北遭遇的極端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導致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交通運輸方面。道路結冰和積雪導致公路封閉和交通擁堵,鐵路列車出現降速運行、延誤和停運等情況。飛機因起降受限,導致航班延誤和取消。由于路面結冰,行車視線不佳、制動距離增加、車輛打滑失控等問題增加了交通事故風險。
第二,電力系統方面。結冰和積雪對電力系統的影響不僅在于設備受損,結冰形成冰棱,導致導線振動,影響線路的安全性。嚴寒天氣下,電力設備和電池性能下降,可能危及電力系統的應急供電能力。此外,冰雪覆蓋導致設備過熱,引發電力系統過載問題,引發大范圍停電。
第三,信息通訊方面。光纖通信受冰雪影響,出現信號衰減和光纖連接性問題,通信基站停電、退服,電桿斷裂、倒伏等造成局部通信中斷發生。衛星通信受降雪和冰凍影響,引發信號干擾和設備結冰。突發冰凍雨雪災害時,通信流量急劇上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網絡擁塞,應急通信保障壓力增大。
第四,經濟生產方面。惡劣天氣可能引發農作物的凍害,影響春季農業生產。制造業受到生產中斷的威脅,影響產能和訂單履行,對生產和供應鏈帶來負面影響。物流行業,面臨著交通阻塞、道路封閉以及物流延誤的困境,貨物配送受阻,對整體供應鏈和市場流通產生影響。
總體而言,春運期間極端天氣對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等各個領域均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此外,災害對單一系統影響可能會間接影響其他系統,人員大規模、大范圍流動的階段性特點可能會放大系統之間的相互影響,導致更加嚴重的連鎖反應。
NBD:目前,社會各界都在共同發力,包括鏟雪鏟冰或者提供熱水和食物等。但從總體上來看,我們的救助還可以從哪些方面發力?低溫冰凍天氣下的救援面臨哪些痛點和難點?
侯俊東: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助的首要目標是確保生活所需物資、能源供應到位,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根據救助手段,主要包括資金救助、實物救助和服務救助。資金和實物救助目前已經有序展開,接下來需要加強服務救助,如對受災群眾的醫療救助和探視照顧,春節返鄉難、經濟受損等心理疏導,財產缺損相關的保險保障服務,以及生產一線的災后恢復指導服務等。
低溫雨雪冰凍過程的突發性和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導致救援工作面臨兩大痛點:一是救援力量到場難度大。道路積雪積冰厚且范圍廣,大型除冰車無法通行,不利于融雪融冰。此次低溫冰凍天氣恰逢春運期間,公路、鐵路、飛機等交通堵塞癱瘓。交通封堵導致救援路線受阻,救援物資難以及時調配。二是救援工作開展難度大。低溫極寒天氣容易造成救援車輛熄火、設備功效下降,對救援人員和受災群眾而言都是較大的身體考驗,救援效率提升難。雨雪相態復雜致使環境危險源難以察覺,易造成救援途中摔倒滑傷。
此次雨雪冰凍災害救援的難點在于,由于春運期間客流量較大,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人員聚集較多,高速公路上出現了大量車輛、人員長時間滯留情況,安全隱患和災害輿情風險高,恢復交通需進行跨區域、跨部門應急聯動。
NBD:在雨雪低溫冰凍天氣下的救援方面,請問我國近期有比較好的經驗可以參考嗎?
侯俊東:此前的甘肅積石山縣地震救援值得參考,因為這次地震發生在冬季,加上高海拔地區的特點,所以救援過程中如何保障受災群眾的御寒取暖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個人認為,可供參考的救援經驗有以下幾點:
第一,應急救援機制快速響應。例如災情發生后,甘肅省緊急行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領工作組火速趕往震中災區。根據震情,甘肅省成立積石山縣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研判震情形勢,指揮應急救援,部署抗震救災工作等。
第二,應急救援裝備精準運用。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為地震救援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持,無人機的偵察照明,衛星遙感的全局視角,三維建模的立體化救援,應急通信技術的暢通無阻,救援裝備的不斷更新,使得救援人員能迅速研判災情,為后續救災工作的開展提供信息支持。
第三,應急救援物資保障有力。積石山縣地震發生后,甘肅省糧食和儲備局第一時間成立地震應急小組趕赴災區現場,向災區緊急調運棉帳篷、棉被、棉褥、折疊床、棉鞋、火爐等御寒用品和生活物資。同時,為便于管理,所有救災物資均由現場指揮部物資保障組負責統一接收、分配、運送,實現集中管理、統一調配、專人配送。
第四,安全宣傳教育持續開展。避免消防安全事故發生,集中安置區成立流動消防微型站,制定重點安置場所滅火應急救援預案等。
NBD:對于當前的湖北雨雪低溫冰凍災害救援工作,請問您還有哪些想法或者建議?
侯俊東:為了有效應對雨雪低溫冰凍災害,提升救援效率,還有如下建議:
第一,更新思想理念,整合體制內外力量。在動員機制上,要打通“上下聯動”的雙向脈絡,政府部門“自上而下”通過行政手段統籌協調省市、區縣、村鎮等直屬部門有序參與雨雪低溫冰凍災害應急;社會組織“自下而上”通過社會動員引導廣大民眾、社會組織等募集資源、提供志愿服務。
第二,技術賦能雨雪低溫冰凍災害態勢感知與安全風險研判。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的氣象預測預報技術,精準感知與研判災害態勢,強化應急、氣象、交通、電力等部門密切會商與協調聯動,為災害應對和應急處置提供信息基礎。依托省應急管理廳專家組及檢查組,科學研判冶金、有色、建材、機械、輕工、危化品等工貿行業性風險,加強安全風險防范應對。
第三,制度強化雨雪低溫冰凍災害跨區域應急聯動與救援協調機制。學習借鑒長三角一體化應急協同管理工作經驗、制度創新和路徑模式,強化與湖南、河南、安徽、四川、重慶、陜西等周邊省份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協調聯動等。
第四,快速核實救助對象并洞察民眾需求,優化救援物資配送分發機制。例如利用社區網格快速摸排核實所屬地易受損人群(如老弱病殘孕幼等),加強“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暢通困難群眾求助渠道,通過集采、代購、捐助等多種形式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建立高效的食品、飲水、藥品等緊急救援物資分發機制,打通救援物資分配“最后一公里”。
第五,科學披露應急救援信息,提升公眾抗災水平。政府部門要健全應急救援信息披露機制,引導居民充分做好出行前的備災工作,提升其自我防范意識及自救互救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