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西安,新“創投之城”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1-11 19:38:10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分析稱,西安近年來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積極用政府財政資金撬動風投,吸引外部優質項目到本地落戶,對接風投資本和中小初創企業,在資金供需雙方之間充當平臺,是其創投生態崛起的一大原因。

在各個層面的引導及推動下,西安創投圈逐漸形成了科技、產業與資本的良性循環:早期資金進入科技創新領域,資金流入意味著更多的創新項目得以實施,企業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得到全國創投機構的高度認可,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資金加注。

“進一步來看,創投能夠激活中小科技企業的經營熱情,激發本地新經濟活力,推動本地新產業、新動能的產生。”盤和林?向記者表示。

每經記者|張文瑜    實習生 蔣莉芬    西安    每經編輯|賀娟娟

最近,西部創投圈最熱的一則消息是,西安奇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奇點能源”)完成了3億元的C輪融資。而就在2023年5月,其剛剛完成了超7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成立5年時間里,奇點能源累計完成了7輪融資,且均為知名資本參與。據悉,其最新估值已達到準獨角獸級別。

事實上,近年來如奇點能源這樣云集多家頭部機構的現象,在西安并不少見。

西安融資熱 

2024年開年,西安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領充新能源”)獲得中國石化資本公司數億元戰略投資,成為中國石化資本公司在充電樁領域戰略投資的首家標的企業。

每經記者注意到,2020年6月才成立的領充新能源分別在2022年月及2023年1月,完成了5000萬元的Pre-A輪融資和約2億元的A輪融資,菁英匯資本、鋆昊資本、陜西金資等多家機構投資。

11日,陜西佰傲再生醫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佰傲再生醫學”)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由長安匯通領投,陜投成長、西安財金、煜華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加速推進再生醫學技術平臺完善再生醫學產品研發,并深度布局再生醫學產業鏈。

拉長時間線來看,2021年以來,佰傲再生醫學基本延續一年一輪融資的節奏,加上早年的天使輪,目前已經完成5輪機構融資,歷史投資方包括中海資本、和泰生物等。

再往前看,2023年7月底,西安藍深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藍深新材料)獲央企系基金中金資本億元投資。而2022年末,藍深新材料剛剛完成由五礦資本、西安敦成投資等產業投資人2億元Pre-IPO輪股權融資。

圖片來源:藍深新材料官網

粗略統計,成立以來藍深新材料先后獲得軟銀中國、同創偉業、深創投等諸多一線投資機構的加持。

以上還只是時下西安創投圈的一個縮影。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全年,西安企業共發生132起融資事件,已披露融資金額約80億元,涉及投資機構數量為167家。而2021年至2023年三年內,西安企業共發生466起融資事件,涉及486家投資機構。

機構層面,紅杉資本、深創投、君聯資本等一大批知名創投機構在西安落戶。最新數據顯示,西安在冊創投機構為239家,共有670余家本地企業獲得股權融資超426億元(人民幣)。

資邏輯生變

除了投資熱外,西安創投圈的投資邏輯亦在生變。

早年一級市場剛發展起來,競爭較少,機構更青睞處于成長期和成熟期階段的企業,風險小,賽道確定性強。標的企業也更靠近資本市場,回報周期相對較短,更容易實現投資回報。

而當下的趨勢是,早期項目獲得更多關注。

從上述2023年西安132起融資事件中,早期投資(種子、天使輪、A輪)達到91起,占比69%;成長期融資(B輪、C輪)事件為34起,占比25%。

圖片來源:睿獸分析截圖

如2023年4月才成立的西安天交新能源有限公司,同年11月就拿到了約億元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2022年5月成立的智侖超純環氧樹脂(西安)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完成了超6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

不過,雖然早期投資占比較大,但大額資金主要集中在成長期投資階段。

如西安奕斯偉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輪和C輪分別拿到了超30億元、約4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再如質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在2023年10月完成了5.5億元的B輪融資。

許多企業在發展中期,背后就有十幾家機構支持,并且會隨著企業的成長追加投資。

另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是,資金投向了極具科技屬性的企業。數據來看,2023年西安融資企業所處行業主要分布在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電力及醫療健康,達到76起,占總融資比例的57.6%。尤其是一些具有突破性的“硬科技”企業,成為當下投資圈的熱點議題。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融資事件中,有超過50起出現了本土投資機構的身影。(注:有部分企業未披露投資方。)

其中,國資投資平臺紛紛下場做直投,與一級市場的接觸更加頻繁。

圖片來源:VCG211382892316

如中航創世機器人(西安)有限公司此前完成的約億元B輪融資中,出現了陜西金資、青實資本、灃西基金的身影;陜西埃恩束能碳基技術有限公司的背后,西安財金、西咸金控亦參與投資;長安匯通、西安經發集團投資了西安智德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有限公司。

瑞聯新材、航天動力、斯瑞新材等本土上市公司作為投資主體直接參與一級市場投資。

如瑞聯新材參與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天交新能源投資,能夠在產業客戶資源與產業賦能效應上與自身進行協同,創造更強的產業疊加效應。

瑞聯新材近期在接受調研時表示,TFE-INK材料是公司投資的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目前這個產品已通過TCL華星及其他終端品牌商驗證,公司預計今年將向思摩威提供TFE-INK的原材料單體。

此外,從西安光機所旗下孵化的中科創星,已然成為國內早期“硬科技”投資的頭部機構;西安敦成投資則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兩大領域,其所投拓爾微電子、歐中材料、西部超導為產業鏈“鏈主”企業。

“創投之城”

無論是明顯增多的投資事件,還是本土投資機構的崛起,均透露出,西安已然實現了從“投資荒漠”到“創投之城”的轉變。

首先得益于西安得天獨厚的科教資源。

如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高校,不僅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科研人才,還進行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計劃。尤其是一些顛覆性、前沿性的新賽道以及“新興生產力”,實則是當下創投圈爭搶的“優質標的”。

如上述投資事件中,天交新能源、西安思摩威新材料、西安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均脫胎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團隊。

圖片來源:優艾智合機器人官微

其次,頂層設計上,西安陸續出臺了《關于促進股權投資行業發展的若干措施》《西安市打造創投生態十項舉措》等,持續吸引投資機構聚集;并積極搭建平臺,促進創投機構與創業者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活躍了創投市場。

與此同時,西安出資成立基金,打造基金矩陣。如設立規模百億的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和“工業倍增基金”、總規模20億元的“光子產業強鏈基金”等,這一過程不僅僅是資金投入,更是一種創新生態的培育。

據記者了解,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已投資項目共403個,帶動總投資966.84億元。在與一線城市科創母基金對比排名中,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的年均投資強度高居榜首。

此外,西安2024創投大會上,西安創新投資基金與南方建信、國華資管、中信建投資本、科邁投資、陜文投資本、灃西基金、中興眾投、高新盈峰8家子基金簽約;西安市產業投資基金與西安農投集團、西安工業投資集團、長安匯通、高新金控等8家子基金簽約。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分析稱,西安近年來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積極用政府財政資金撬動風投,吸引外部優質項目到本地落戶,對接風投資本和中小初創企業,在資金供需雙方之間充當平臺,是其創投生態崛起的一大原因。

在各個層面的引導及推動下,西安創投圈逐漸形成了科技、產業與資本的良性循環:早期資金進入科技創新領域,資金流入意味著更多的創新項目得以實施,企業對研發的持續投入得到全國創投機構的高度認可,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資金注。

“進一步來看,創投能夠激活中小科技企業的經營熱情,激發本地新經濟活力,推動本地新產業、新動能的產生。”和林?向記者表示。

站在城市角度,融資優勢賦予了地方企業邁入資本市場的更多成長空間,加速了區域內上市公司未來增長數量。截至目前,西安儲備上市后備企業為558家,其中科創型企業達440家。

值得關注的是,西安在2023《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和“全球科研城市”兩項排名中,位列第19、20位,兩項排名均創新高。圖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投資 西安市 創投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