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16 17:18:17
◎當前面臨的經濟環境,如果用“復雜”二字概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高培勇認為,其復雜性集中體現在預期轉弱上。就其復雜程度而言,不同于以往周期性波動中的經濟恢復。也可以進一步講,這是一種非典型的經濟恢復。
每經記者|丁舟洋 每經編輯|張海妮
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4年經濟工作定下總基調——穩中求進。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以往我們經常提到‘三穩’,是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用一個‘新三穩’表述:(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替代了穩物價,(而且)穩預期放在了穩增長和穩就業之前。”12月16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副院長高培勇在主旨發言中表示。
在高培勇看來,經濟恢復仍處于關鍵階段。“當前和今后的一段時期,我們面臨的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或首要任務就是推動經濟恢復、加快經濟的恢復。”
如何看待現在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高培勇援引三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盛勇軍提到的三亞的例子。“消費品的總量沒有下降,而是人們所消費的消費品價格下降了,才會導致零售總額下降。”
高培勇分析稱,“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日益凸顯的基本事實是,預期轉弱、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這三者之間并非簡單的平行關系,而是有內在的邏輯關系,這種基本邏輯的主要矛盾是預期轉弱”。
當前面臨的經濟環境,如果用“復雜”二字概括,高培勇認為,其復雜性集中體現在預期轉弱上。就其復雜程度而言,不同于以往周期性波動中的經濟恢復。也可以進一步講,這是一種非典型的經濟恢復。
去年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經提出,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強信心、穩預期是實現加快經濟恢復進程、扎實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目標的牛鼻子。”高培勇說,“盯住強信心和穩預期,圍繞強信心、穩預期抓,奔著強信心、穩預期而去,把著力點和著重點放在強信心和穩預期上,是當下經濟恢復進程的必由之路。”
“如果上述的分析和判斷大致不錯,我們就得進入到具體的層面,那就是宏觀政策應當如何布局,改革的行動該怎么安排。”高培勇繼續分析道,“必須說,經濟恢復離不開政策支持,但也必須強調,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宏觀調控不同于高速增長階段的宏觀調控;當下經濟恢復進程中的宏觀調控也不同于以往周期性、波動中的宏觀調控。不能簡單復制高速增長階段的宏觀調控打法,也不能簡單地復制我們以往應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做法”。
在高培勇看來,宏觀政策的安排、宏觀條款的實施必須契合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以及當下經濟恢復的新特點。確保宏觀調控精準有力,確保能夠將有限的宏觀調控的資源用在刀刃上,精準配置在經濟恢復進程的各著力點上。
比起政策在“穩預期、強信心”上的輔助作用,高培勇認為,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按照剛剛軍擴主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張軍擴)反復強調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注入強大動力。”“立足于十四五規劃,我們發現,很多重點領域的改革任務還有待進一步完成。特別是圍繞改善市場預期和激發市場活力方面的改革任務,還面臨著不少挑戰。經濟的治理方式和法治化手段也面臨弱項,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設也任重道遠。”
“總之,當下的經濟恢復是一個需要耐心、需要實打實把一件件事情辦好的長期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實際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用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高培勇說。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