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1-01 08:05:21
每經編輯|段煉
當地時間10月31日,玻利維亞政府宣布,考慮到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對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的罪行”,玻利維亞決定與以色列國斷絕外交關系。
玻利維亞外交部副部長弗雷迪·馬馬尼表示,將通過與以色列之間建立的外交渠道進行正式溝通,他表示這一溝通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和宗旨。玻政府還要求停止對加沙地帶的襲擊,并要求停止阻止食品、水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進入封鎖區。
當地時間10月31日,也門胡塞武裝軍方發言人葉海亞·薩里阿在也門首都薩那發表電視講話稱,胡塞武裝發射大量導彈并使用無人機,襲擊了以色列境內的多個目標。這名發言人警告稱,如果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進攻繼續,胡塞武裝將發動更多襲擊。
以軍深入加沙地帶
哈馬斯稱堅守陣地
以色列國防軍當地時間10月31日稱,以軍當天繼續在加沙地帶展開軍事行動,與哈馬斯武裝人員展開了激烈的戰斗,以軍對哈馬斯的哨所、據點等多個目標發動襲擊,至少打死50名哈馬斯武裝人員,并占領了加沙地帶北部杰巴利耶以西的哈馬斯軍事據點,包括地下隧道、火箭彈發射陣地和武器彈藥庫等。
以軍還證實有兩名以色列士兵在當天上午的戰斗中死亡。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稱,目前以軍已經深入加沙地帶,并且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部署。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稱,隨著部隊深入哈馬斯控制的區域,加沙地帶的戰斗將變得更加復雜。
巴勒斯坦安全部門人士31日稱,以色列坦克部隊當天已進入加沙城西北部的卡拉馬區,并在這一區域駐扎。以軍坦克部隊在加沙城西北部推進時伴有以軍海空力量掩護,以軍已抵達該城市南北走向的主路薩拉丁路,并試圖切斷由北向南的所有路徑。另據巴勒斯坦媒體報道,以軍當天進入約旦河西岸的阿魯拉鎮,并將哈馬斯政治局副主席薩利赫·阿魯里的住宅炸毀。
半島電視臺當地時間10月31日援引哈馬斯發言人阿布·奧貝達的話說,盡管以軍在地面行動中取得進展,但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在過去三天與以軍進行了激烈的對抗,“仍堅守陣地”,并稱“卡桑旅”已摧毀至少22輛以色列軍車。
死亡人數已突破1萬人
世衛組織:將發生“公共衛生災難”
據央視新聞,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10月31日表示,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已有8525人死亡。此外,約旦河西岸有110人死亡。
另據以色列媒體援引以色列衛生部的消息稱,本輪沖突中,以方已有超過1400人死亡。本輪沖突巴以雙方死亡人數已超過10035人。
10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林德邁爾警告說,由于過度擁擠、大規模流離失所以及供水和衛生基礎設施遭到破壞,加沙地帶即將發生一場“公共衛生災難”。在同一場發布會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言人埃爾德表示,由于加沙地帶目前的供水量只有正常情況下的5%左右,因此嬰兒脫水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威脅。
根據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衛生部門10月31日發布的數據,本輪沖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已有超過3500名兒童死亡。
以總理:不會停火!美方:不支持停火
普京:美國是幕后黑手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地時間30日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正取得“系統性進展”,以色列不會在加沙地帶停火。
當天早些時候,內塔尼亞胡在戰時內閣會議上表示,以色列國防軍“已擴大在加沙地帶的地面行動”。他稍后在外國記者會上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停火意味著向哈馬斯投降,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當地時間30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國認為巴以此時停火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不支持現在就停火。柯比稱,以色列仍在繼續采取行動打擊哈馬斯領導層,美方認為哈馬斯是唯一能從現在停火中獲益的一方。
當地時間3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俄聯邦安全會議成員、政府和安全機構負責人舉行會議,在談到目前的巴以局勢時,普京表示,當下國際社會大多數國家都在呼吁加沙地帶實現停火,但是美國及其附庸卻在中東及世界其他地區持續制造混亂。美國通過在全球各地建立軍事基地、出動軍事力量,以及向沖突地區輸送武器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干涉巴以沖突,以及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地區沖突。
俄羅斯總統 普京:我們必須搞清楚,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民眾悲劇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誰,是誰在煽動這些致命的混亂,又是誰從中漁利。今天,在我看來,這一點已經毫無疑問。眾所周知,幕后黑手正在明目張膽地行事,美國的政治精英及其附庸,是全球不穩定的最大受益者,他們正從混亂中榨取帶血的利益。
當地時間10月31日,意大利、法國在意大利都靈舉行首次跨境合作委員會會議。意大利總理兼外長塔亞尼和法國外長科隆納主持會議。會上,兩國外長表示將共同致力于政治解決巴以沖突。塔亞尼說,意大利和法國致力于緩和中東局勢,防止沖突蔓延至其他國家,將與各方積極對話以實現和平。科隆納強調說,應尋求政治解決方案。“兩國方案”是確保兩國人民和平與安全的唯一可行方案。
編輯|段煉 蓋源源
校對|劉小英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