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5 15:17:03
每經編輯|李澤東
據北京日報,7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提問,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昨天發布了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的綜合評估報告,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據報道,日本政府計劃最快今年8月啟動核污染水排海進程,多國民眾表示抗議和反對,中國多部門已經就此表態。請問中方對此有何進一步評論?
汪文斌表示,關于國際原子能機構昨天發布的報告,中國外交部、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核安全局均已闡明中方嚴正立場。中方立場以科學為依據,以事實為準繩。我愿再次強調,機構報告不能成為日方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84017681
第一,報告證明不了日方排海計劃的正當性。日方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染水排海,實質是將自身成本和風險最低化,讓全世界承擔本可避免的核污染風險。報告明確指出,機構既沒有建議日方采用排海方案,也沒有為日方排海方案背書。
第二,報告賦予不了日方排海計劃合法性。日方向太平洋排放核污染水,涉嫌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倫敦清廢公約》等國際法義務。日方既然自稱遵守國際法、國際規則,就應該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
第三,報告保證不了日方排海計劃安全性。日方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有效性和長期可靠性沒有經過第三方認證,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也沒有論證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核素通過生物富集效應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長期影響。
第四,報告保障不了監測安排的有效性。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多次隱瞞篡改核污染水數據,機構計劃設立的監測安排不包括獨立采樣,將東京電力公司數據和信息當做監測依據,這種做法不可取。事實證明,報告沒有平息日本國內外反對排海的強烈呼聲。根據日本最新民調,有四成民眾反對排海。《韓國日報》和日本《讀賣新聞》的聯合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韓國民眾不贊成日方排海。太平洋島國、菲律賓、印尼、南非、秘魯等地的專家和民眾紛紛發聲抗議,中國老百姓更是高度關切。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將加強海洋環境監測,強化海產品等進口的檢驗檢疫,確保公眾健康和食品安全。
汪文斌強調,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關乎重大國際公共利益,不容含糊,不容閃失。中方敦促日方尊重科學,尊重事實,不要企圖將機構報告當做啟動排海的擋箭牌,而是應忠實履行國際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停止強推核污染水排海計劃,以負責任方式處置核污染水。
7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官網發布消息,該機構認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國際原子能機構官網截圖
據央視新聞報道,7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下稱IAEA)總干事格羅西在日本東京正式發布IAEA關于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的綜合評估報告(下稱報告),對此,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鄧戈向媒體表示,IAEA邀請多國專家參與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問題審查評估,但報告卻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專家意見,相關結論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中方對IAEA倉促發布報告表示遺憾。
中方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正當合理關切,正視IAEA以及其他國際專業權威機構意見建議,在未就核污染水排海決定正當性、凈化裝置可靠性、源項數據真實性、環境影響不確定性等提供可信證據并獲得鄰國等利益攸關國家諒解,未就IAEA提出的評估意見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前,不得啟動排海。
IAEA報告明確提出,在日方排海實施階段,IAEA將繼續開展公正、獨立、客觀的審查評估,并進行獨立取樣監測。中方敦促IAEA,盡快主導建立獨立有效、有日本鄰國等第三方實驗室充分參與的長期國際監測機制;在制定長期監測機制的過程中,要充分聽取各國專家意見,充分考慮日本鄰國、太平洋島國等利益攸關國家的關切和參與度。
中方敦促日方,必須全面配合IAEA主導的長期監測國際機制和后續審查評估任務,持續開展ALPS長期可靠性監測、核污染水源項和環境監測、放射性環境影響評估,及時透明向鄰國等利益攸關國家公布可信數據信息并接受監督質詢,在長期監測機制未建立之前,不得啟動排海;一旦發現核污染水排放數據異常或控制系統失效,必須立即停止排海。
據央視新聞報道,針對國際原子能機構近日發布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綜合評估報告,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外交部發言人已經代表中國政府表明了態度,這份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家的意見,有關結論未能獲得各方專家一致認可。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從專業角度看日方當前的監測安排還存在以下問題:
核污染水排放前的監測有延遲,無法第一時間判斷排放是否合格,由此可能導致不達標的核污染水直接排入海洋。
核污染水混合后監測可能造成不合理稀釋,日方將10罐核污染水混合后取樣監測,可能造成高濃度的核污染水被低濃度的核污染水稀釋成達標的核污染水。
應有公開透明的長期國際監測,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關乎全球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應接受利益攸關方參與的公開透明的國際監測監督,而不應僅僅安排日方主導下的“擺樣”式的監測。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2021年、2022年先后組織開展了我國管轄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摸清了目前相關海域海洋輻射環境的本底情況。
針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后的海洋輻射環境監測,生態環境部已經作出部署,如果發現異常將及時預警,切實維護我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日本福島核污染水和世界各國核電廠正常運行液態流出物有本質區別。一是來源不同,二是放射性核素種類不同,三是處理難度不同。日本福島核污染水來自事故后注入熔融損毀堆芯的冷卻水以及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和雨水,包含熔融堆芯中存在的各種放射性核素,處理難度大。相比之下,核電廠正常運行產生的廢水主要來源于工藝排水、地面排水等,含有少量裂變核素,嚴格遵守國際通行標準,采用最佳可行技術處理、經嚴格監測達標后有組織排放,排放量遠低于規定的控制值。
要高度警惕這種“惡人先告狀”、企圖混淆視聽、蒙混過關的圖謀。我們反對的是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從來沒有反對核電廠正常運行排放。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有關誤導宣傳代替不了事實真相,方案設計代替不了工程實踐,口頭承諾代替不了真實結果,精心包裝的方案掩蓋不了企圖轉嫁危害的圖謀,有限的選擇性抽查代替不了長期公正的國際監督。
據央視新聞7月5日報道,日前,中國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顧問諸旭輝在接受總臺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方面光靠國際原子能機構一家機構調查就想為自己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洗白,這是讓人無法理解的,也會對海洋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顧問 諸旭輝:海洋是大家的,海洋的污染是不可恢復的,實際上日方現實是違反海洋法的。如果沒有海洋的專家,沒有海洋的環境專家、生物專家再進行一次完整的評價就匆匆忙忙地排到海里去,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我們對于子孫后代,對于日本人自己的子孫,現在的漁民,未來的子孫,包括將來我們環太平洋的國家,他們的民眾都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態度。
而據韓國媒體近日持續爆料,有匿名知情人士舉報稱,日本同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秘書處私下勾連,通過向其工作人員提供100余萬歐元等手段,提前獲得了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最終評估報告草案,并提出實質性修改意見,對報告結論施加了不當影響。
國家核安保技術中心顧問 諸旭輝:這個報告本身是由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跟其他一些國家,像美國、新西蘭這些國家資助來搞的。一般說來是你不應該自己掏錢,因為自己掏錢本身就有犯忌的嫌疑。就像你去拿錢去收買了什么事情,而且日方出資這樣的結果影響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這個報告的公正性。
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31N1312256682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北京日報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8401768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