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06 01:09:35
上周,A股震蕩后略漲,上證綜指全周上漲1.87%至3328.39點,其余主要股指漲幅均較滬指弱些,深綜指漲0.54%,創業板綜指微漲0.07%,科創50指數漲0.83%。上證綜指表現略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滬市中的電信股集體大漲,中國移動全周大漲11.57%,中國電信漲15.37%,中國聯通漲17.64%。
電信股大漲主要得益于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電信股的權重是相當大的,特別是中國移動,該股最近漲幅很大,現在其總市值已直逼貴州茅臺。除電信股大漲支撐滬指外,工行、建行、“兩桶油”等滬市權重股上漲也助推了上證綜指。
就大盤來說,上周主要支撐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大超預期的2月首份經濟指標,二是全國兩會即將到來所帶來的偏暖氣氛。
上周股指漲幅最大的一天是上周三,顯然與當天公布的2月制造業及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大超預期相關。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由1月的50.1升至52.6,大幅優于預期的50.7;2月非制造業PMI指數由1月的54.4升至56.3,亦優于預期的54.0。此外,同在上周三公布的2月財新制造業PMI指數由1月的49.2升至51.6。
雖然單憑一份數據還很難概括經濟總貌,但上述經濟指標仍然會使投資者有理由調高對中國經濟復蘇速度的預期,自然也會作用于絕大多數個股,最終就使股指形成了上漲合力。
由一般“股理”來說,投資者可能已經將兩會的有利因素計入了一部分,如果兩會相關利好僅僅是符合市場普遍預期,股指不見得會上漲。關于A股在兩會期間的走勢,投資者也可參考一下歷年走勢,大致上都不會脫離上述模式。
本周,投資者除了關注兩會進程與期間各類消息外,也要關注將公布的許多2月份后續經濟指標,特別應關注其中的2月份進出口指標。另外,對于越來越密集的上市公司年報,投資者自然也要保持關注。
外圍方面,最應關注的是本周五美國將公布的2月非農就業數據,因這是本月下旬美聯儲加息前最后一份非農報告,如果該數據十分極端,那么或許就會有可能影響美聯儲的加息幅度。
目前,投資者應該以持股為主。品種方面,應各視風格偏好取舍。一般來說,進取型或有時間研究的投資者不妨跟隨熱點參與有實質技術底蘊的科技股。保守型或沒精力研究的投資者應配置藍籌股,適度控制題材股炒作資金量。
今年是“全市場注冊制”推行的首年,投資者即使沒有近憂,也應該有遠慮,不可炒著炒著便忘了這個重大而深遠的事件。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