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18:21:02
為進一步推動“雙減”政策落地見實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成都大邑縣在2022年著力發展素質教育,加快布局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數字化取得可喜成果。
全縣15所小學,在大邑縣教育局的統籌安排下,接入校外優質教育資源,從2022年10月起,統一啟用“雙師課堂課后服務”模式,共計選擇了7大主題21門素質教育課程,充分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此次大邑縣引入的飛象雙師素質課堂,是依托于雙師輕課、場景化、游戲式教學模式,圍繞五育并舉增設的多種類素質課程。線上專業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輔以線下精致有趣的教具隨材,讓課堂之上的學生們歡笑不斷,不但進階式激發學習興趣和提升核心素養,同時也極大地拓寬了課后服務縱深,豐富學校的教育內涵。
線上老師教授漢字的書寫技法和書寫習慣,學生們認真端坐,有板有眼地執筆臨摹,領略中華漢字獨具的魅力,了解其所代表的歷史和文化知識,汲取文字文化的內涵。
以探索太空的實踐出發,線上老師帶領學生們通過猜想、設計、整理等環節來積累航天知識,制作出屬于自己的航天筆記,設計并演示行星運動、火箭升空、宇航員返航等航天探秘過程,激發學生對航天科技興趣,拓展航天科普知識,培養對科學的熱愛。
來自鶴鳴小學的馬斌老師對此感受頗深,他發現在航天課里面,孩子們表現出的興趣很高,不但能集中精力去聽,還有探究的欲望。他帶領的6年級,有2名學生這方面航天的知識平時就了解得比較多,愛看相關的課外書,課堂上馬斌老師常常會暫停大屏里的內容,而讓他們跟同學們進行分享。不但可以提高上臺分享學生的自豪感,還能激發其他孩子追趕超越的熱情,幾個月下來馬斌老師發現,孩子們的知識面明顯得到了拓展延伸,他希望通過這樣優秀的課程,給孩子們多帶來一些學科類學習之外的知識和生活。
來自唐場小學的馮柳老師和來自南街小學的牟小勤老師,則是在《神奇的傳動裝置》課堂上產生了相似的感受,他們第一次發現孩子們動手能力居然會有這么強。這樣設計精巧的課程,孩子們自己動手組裝,動手也動腦,每節課都開心得很,老師們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去尋找素質教育類的課程,也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備課,幫老師們解決了大問題。
一線的教師們看重飛象雙師素質課堂給孩子們帶來的樂思善學的氛圍,而鶴鳴小學張校長的眼光則更為長遠。在他看來,這樣的雙師模式不但符合大邑縣課后服務需求和現狀,還解決了區域學校對于優質課程資源需求迫切的問題。在縣教育局的統籌安排下,兄弟學校的課后服務質量在這個學期都出現了明顯變化。不但提升了教學質量、豐富了教學內容,還降低了老師負擔。已經深入校園的教育數字化,或將逐步解決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和均衡問題。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