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上海銀保監局副局長劉琦:監管將重點關注假凈值化管理、隱性剛性兌付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5 17:31:51

11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琦在“2022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上海銀保監局圍繞上海資管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全球資管中心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

談及加快構建更加健全、創新、有活力的資管生態系統,劉琦提到,資管行業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之本,鍛造“受人之托、代人理財”之魂,同時要恪守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之要。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實習編輯 馬子卿    

11月15日,上海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劉琦在“2022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上海銀保監局圍繞上海資管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全球資管中心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包括:引導優質資管機構落戶上海;推動上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嚴防影子銀行死灰復燃;堅持潔凈起步,如期完成轄內銀行理財存量資產處置工作等。

談及加快構建更加健全、創新、有活力的資管生態系統,劉琦提到,資管行業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之本,鍛造“受人之托、代人理財”之魂,同時要恪守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之要。

“大家可以看到,銀保監會近期陸續公布了對部分理財公司和托管銀行的行政處罰案例,較為典型的有同業理財和老產品規模反彈等問題,這反映出了其背后的業務管理粗放、專業能力有待提升、科技賦能欠缺等深層次問題。”劉琦表示,未來,監管將重點關注假凈值化管理、隱性剛性兌付等問題,要求理財公司特別注重業務全生命周期,特別是投資交易環節的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

上海資管機構管理規模約占全國四分之一

劉琦在會上表示,上海建設全球資管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概括講就是“機構多”、“要素全”、“環境優”、“開放廣”。

上海聚集了超過4600家各類型資管機構。這些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并且集聚了股票、債券、貨幣、外匯、黃金、期貨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同時,上海已成為境內外資金融機構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上海銀保監局圍繞上海資管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全球資管中心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舉措,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具體而言,上海銀保監局積極引導優質資管機構落戶上海,貝萊德、高盛、施羅德、東方匯理、法巴等國際知名資管機構聯合國內大型銀行在上海成立了5家合資理財公司。

中資機構方面,今年以來,上海銀保監局已批復上銀理財和7家專營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開業。目前,上海共有理財公司9家、保險資管公司9家、信托公司7家,各類機構數量均在全國前列。

今年2月,上海納入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城市。上海銀保監局積極推動轄內機構發行、代銷養老理財產品,為上海市居民的養老需求提供長期、普惠、穩健的金融產品。截至今年9月末,已有8家理財公司在上海銷售了40支養老理財產品,產品存續余額約90億元,覆蓋近5萬客戶。

在監管方面,劉琦指出,“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資管行業經過高速發展,資管產品曾一度偏離主業,異化為規避監管的類信貸工具,往往交易結構復雜,隱性擔保相互交織,不易穿透,專業人士都很難看懂,更別說老百姓。”

他表示,為了讓老百姓能夠真正識別,真正在購買產品服務時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上海銀保監局持續加大交叉金融業務監測監管力度,督促銀行機構有序壓降風險資產余額。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轄內銀行機構開展交叉金融業務余額約6000億元,同比下降30%,取得了良好成效。

另外,資管新規在產品凈值化管理、規范資金池運作、限制期限錯配、控制杠桿水平、去除多層嵌套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此,劉琦表示,上海銀保監局指導轄內7家中外資法人銀行逐季壓降不符合資管新規的理財存量資產。2021年底上海近4000億元待處置資產全部清零,為下一步上海資管行業的再出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資管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還很艱巨

談及加快構建更加健全、創新、有活力的資管生態系統,進一步提升上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劉琦從監管角度出發提三點看法:

一是資管行業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之本。劉琦認為,資管行業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本源,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通過提供具有更高適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賦能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各資管機構要發揮資金和專業優勢,通過資源配置引導加強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ESG責任投資和“專精特新”等領域的支持力度,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精準對接,加快推動國家戰略轉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二是資管行業要鍛造“受人之托、代人理財”之魂。劉琦表示,資管機構從事資管業務,必須為投資人利益行事,履行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義務。當前,居民財富增長伴生的財富管理需求與現有資管產品和服務供給之間仍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情況:資管機構往往追求大而全而非小而美的差異化經營;各類機構面臨的市場準入要求不一致;理財公司權益類產品比重仍然較低;風險對沖工具運用不足,產品凈值表現受經濟波動影響大。這也反映出資管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還很艱巨。

三是資管行業要恪守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之要。劉琦指出,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以來,資管行業多層嵌套、剛性兌付、違規資金池運作、異化為信貸出表工具等現象的整改規范效果良好。未來,監管將重點關注假凈值化管理、隱性剛性兌付等問題,要求理財公司特別注重業務全生命周期,特別是投資交易環節的合規經營和風險管理。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