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022強影之路》序言:只要給風,就渴望飛翔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0 15:12:29

每經編輯|董興生

作者 / 任仲倫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審團主席

面前放著《2022強影之路》書稿。這是《每日經濟新聞》第六次發表的中國電影白皮書。其初始即把白皮書冠名為“強影之路”,大約是想追蹤中國電影從大國邁向強國的歷程,以年度發布的形式記載其間的奮斗與成就、困難與困惑。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這是國家戰略,需要眾志成城。2017年起,作為中國權威財經媒體的《每日經濟新聞》昂然進入電影行業,并為之鼓與呼。其時正是中國電影高歌猛進的時刻。近三年的疫情導致中國電影出現停滯,每經依然昂首力挺,不離不棄,持續發布電影白皮書,提供思考和建議。其情殷殷,其心切切。這本電影白皮書的主題詞是“中國電影的蓄勢與躍升”,它表達了一種理性思考,概括了2022年中國電影的形勢,更體現了發布者的立場與愿望。蓄勢是為了躍升。

今年是中國電影進入疫情的第三個年頭,由于困難出現疊加效應,中國電影呈現某種程度的積重難返。主要表現出市場不穩定、片源不確定、頭部企業效益持續下降、影片投融資激情消逝等連鎖性困難,電影人頑強地承受著壓力和犧牲。讀《2022強影之路》,它從多種角度提供并闡釋有關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總票房為171.73億元,觀影人次為3.97億;上映影片為147部,放映場次為5150萬場,除了重要檔期之外,每日經常性票房在千萬元左右,而在疫情之前票房“日均億元”則是常態。截至10月31日,電影票房達到278.0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出現了大幅度下降。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終端影院的困境,必然傳遞到整個電影產業鏈。以往數以萬計的中小影業公司是中國電影的生力軍,它們補充著創造與市場,甚至直接成為重要力量。疫情的沖擊波率先壓倒或壓垮了其中的許多弱者,它們或是停業觀望以喘氣,或是關門倒閉而消失。擔綱中國影業發展的任務,自然而然落在頭部企業身上。但是,這些頭部電影企業也面臨困難。從第三季度財報看:前三季度中國電影的營收為22.32億元,同比下降41.68%,凈利潤為59.45萬元,同比下降99.77%。萬達電影營收為77.21億元,凈利潤為虧損5.33億元。華誼兄弟營收為3.66億元,同比下降61.66%;凈利潤為虧損2.6億元。光線傳媒營收為6.85億元,凈利潤為1.02億元。頭部電影企業歷來是中流砥柱,它們是創作發源地,是制作的大本營,是人才的集散地。其效益整體性大幅度下降,有的甚至雪崩式坍塌,前端收縮電影投資,放緩創作與制作,成為片源緊張的源頭,必然對整個行業產生影響。值得欣慰的是,8月18日博納影業上市,發行價為5.03元,收盤價為7.24元,大漲43.94%,市值達到99.52億元。兩個多月后股價堅守在8.5元/股,市值達到116億元,給了電影企業堅守和發展的信心。

中國電影是堅韌不拔的。我在主編《上海電影卷》時覺悟到:中國電影人有著優秀傳統,只要給風,他們就渴望飛翔,哪怕是沉重的飛翔。比如,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剛剛結束歷史性動亂,中國電影人糧草未備,就擦槍出陣,迅速出現井噴式的高潮。故事片產量迅速增長,1980年為82部,1981年為105部,1982年為112部,1983年為127部,1984年為144部。其中誕生了《天云山傳奇》《巴山夜雨》《西安事變》《歸心似箭》《駱駝祥子》《牧馬人》《芙蓉鎮》等優秀電影。同時,在上世紀80年代,平均每年觀眾達到200億人次,最高達到293億人次。如今時代不同了,但中國電影人的韌性依然在。

我們看看今年的重要檔期情況:新年伊始,疫情相對穩定,中國電影乘勢而為。元旦檔票房為10.2億元,開局尚可。繼而春節檔票房達到60.4億元;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和《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的總票房分別為40.67億元和26.27億元。2月底,全國疫情出現反彈,國家有關部門于3月18日通知,要求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一律暫不開放,低風險地區上座率不超過75%。4月、5月,隨著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病例遽增,防控措施嚴厲,各地影院先后停工,各類影片紛紛撤檔。“五一檔”沒有懸念地僅有3億元的低票房。從6月上旬開始,疫情基本控制,市場頹勢有所扭轉。6月份,《侏羅紀世界3》《人生大事》先后上映,市場回暖。6月份總票房達到19.18億元,打破連續三個月票房不過10億元的困局。暑期檔歷來是支撐全年票房的“腰部”。當全國疫情再次出現平穩跡象時,中國電影又勃勃崛起。7月5日當天數據表明:全國營業影院總數達到10139家,營業率達到83.57%;觀影人次達到3453.3萬,恢復至去年同期的106%;全國總出票數177.7萬張,恢復至去年同期的133%;上座率4.91%,恢復至去年同期的154%。整個暑假檔電影票房達到91.35億元,同比增長23.76%,創造疫情以來票房的最好紀錄。其中《人生大事》的總票房達到17.12億元,《侏羅紀世界3》的總票房達到10.59億元,《獨行月球》的總票房則為31.02億元。2022年暑期檔觀影人次為2.34億,同比增長超過15%。特別是影院場均收益同比增長30.8%,為2018年以來首次同比增長,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味道。

到了國慶檔,票房重新出現下滑,雖然《萬里歸途》的檔期票房不俗,達到10.25億元,但國慶檔總票房僅為14.98億元。與2021年國慶檔43.88億元的票房相比較,下降了66%。至此,電影總票房為278.03億元,距離去年電影總票房472.58億,還相差近200億。道路艱阻。其原因是:除了疫情出現此起彼伏的現象,防控日趨規范嚴密之外,最大的矛盾是真正能成為爆款的片源積存不多。熱門影片數量不足,頭部影片孤軍作戰,中腰部影片斷層嚴重等,成為電影票房的攔路虎,由此疊加的困難在釋放中帶來種種后遺癥。好在我們在這個年度看到了《長津湖之水門橋》《人生大事》《狙擊手》《愛情神話》《獨行月球》《鄧小平小道》《萬里歸途》等好影片,看到電影人對電影品質的追求。

這是中國電影奮力前行的精神與力量所在。

片源!片源!片源成為供需之間最大的矛盾。查閱10月28日貓眼專業版,可以看到當日排在前10位的影片,上線放映都已經超過整整一個月了,這是罕見的。《萬里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都是上映30天了。特別是《獨行月球》上映了92天,依舊在排片表的第六位;《新神榜:楊戩》上映了71天,依舊在排片表的第五位。過長的排片期已經導致上座率低下,甚至無效,嚴重浪費影院資源和效益。當天,《獨行月球》的票房只有45.19萬元;《新神榜:楊戩》的票房只有60.61萬元。

新的片源在哪里呢?細細盤點年底前還可能期待的影片有:大鵬導演的《保你平安》、成龍、劉浩存主演的《龍馬精神》、王一博主演的《無名》、沈騰主演的《超能一家人》、田曉鵬導演的《深海》,《深海》號稱是首部三維水墨國漫影片。據報道,詹姆斯.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2:水之道》將于12月16日在北美地區上映。有人預計北美票房達到12億美元,而在中國票房可以達到60億人民幣,不知是不是饑餓時的畫餅充饑,還是一種美好憧憬,拭目以待。如果年內沒有具有高票房的影片上映,那么注定今年的總票房,將是三年疫情間較低的票房。我們可以對比這組數據:2022年上半年,北美票房約為36億美元,中國票房約為21億美元,北美票房再度為全球第一。而在2020年,全球票房120億美元,北美票房為22億美元,中國票房約為28億美元,我們是北美票房的1.32倍,為全球票房第一。2021年,全球票房為213億美元,北美票房為44.89億美元,中國約為73億美元,繼續居全球之首。2022年也許是中國電影困難的年度。

盤點2022年中國電影,時晴時雨,有喜有憂。期間有屢戰屢敗的磨礪,也有屢敗屢戰的勇氣,甚至有反敗為勝,向陽而生的成績。電影就是這樣困難,電影人就是這樣頑強,即使沉重,也要飛翔。今年3月10日起,上海疫情嚴重,所有影院全部關閉。作為中國影市的重要票倉,上海電影市場的缺席,影響很大。7月8日,上海宣布全市影院有序恢復開放,上海影市復工至關重要。所以,《中國電影報》囑托我寫一篇文章。我當天寫就,他們當天發表。文章題目是《不言敗,我們就會贏》。中國電影需要信心,因為中國電影面臨困境,這是表達我屢經中國電影跌宕起伏后的感悟與渴望。這本《2022強影之路—中國電影的蓄勢與躍升》,其字里行間,同樣表達且鼓勵著對中國電影未來可期的信心。此文擱筆時,聽到電視里有人唱《孤勇者》:“誰說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愛你孤身走暗巷,愛你不跪的模樣,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即使面對再大的困難,依然是不跪的模樣,真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文化傳媒 中國電影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