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成都銀行高質量成長之路:與城市共美好 與地方共繁榮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30 22:49:22

10月28日,“2022年度中國金鼎獎”榜單重磅揭曉。成都銀行憑借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擔當和作為,一舉拿下“年度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獎”。

“金鼎獎”是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年度大型金融行業活動,面向銀行、保險、信托、財富管理等領域設立,至今已經成功舉辦12屆。歷年活動評選中,參選者身份真實、水平較高、評選公正透明、評選范圍廣泛和影響力大,已成為財經各行業機構劃分級別的標桿,得到了行業內各大金融機構的關注和認可。

起而行之,勇挑重擔。作為一家地方法人銀行,近年來,成都銀行秉承“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地位,以“數字化、精細化、大零售”三大轉型為動力引擎,充分發揮機制優勢和區域影響力,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屬性,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地方經濟發展全力做好資金要素保障,主動融入區域發展大局,努力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環境價值的和諧統一,走出了一條與地方經濟同頻共振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企業供圖

以發展報國:服務經濟“第四極” 打造全國金融新名片

近日,成都銀行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亮眼業績:2022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152.46億元,同比增長16.0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52億元,同比增長31.6%。

截至2022年9月末,成都銀行總資產已突破9000億元,達到9075.43億元,直奔“萬億”大關,相較2017年末的4345.39億元,實現五年內資產規模翻倍提升。

“高成長”,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銀行身上最顯眼的標簽。從四川省首家城市商業銀行到四川省首家上市法人銀行;從總資產1800多億元到邁過9000億元;從穿越周期到主要經營指標躋身全國城商行前十……十年間,成都銀行一路高歌猛進、踏浪而行,以戰略定力和發展魄力,成長為西部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商行,在地方金融發展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

今年7月,在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2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成都銀行位列第200位,較2021年上升17位,進入全球銀行200強。自2008年入選以來,該行在14年里累計上升了708位,成為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國銀行之一。

成都銀行前行的動力來源于什么?答案,或許藏在使命感和責任感中。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全面轉變發展理念,將服務實體經濟放在首要位置,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其中,近150家銀行入圍全球1000強銀行,銀行業總資產從2012年底的133.6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344.8萬億元,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市場。

與此同時,十年來,成渝地區也一步步戰略升級,從經濟區,到城市群,再到雙城經濟圈,被定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總量已接近7.4萬億元,約占全國經濟總量的6.5%。隨著去年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規劃圖”出爐,當地法人金融機構更是被賦予重任。

面對時代大背景、戰略大機遇、發展大格局,作為一家以國有股本為主、業務輻射川陜渝三地的地方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成都銀行堅定扛起國企責任擔當,近年來積極實施“數字化、精細化、大零售”三大戰略,聚焦成渝地區城市重點項目建設、區域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關鍵領域,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將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工作同籌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

成達萬鐵路項目、岷江老木孔航電樞紐工程、成都資陽交通軌道線項目、成都超算中心項目、青白江國際鐵路港項目……去年,成都銀行充分發揮本地銀行特色金融要素保障功能,積極協助一大批成渝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申請專項債175.45億元,并成功發行92.23億元。截至2021年末,成都銀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信貸余額超3000億元。

今年上半年,成都銀行與渝農商理財子公司共同發行了全國首只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主題的理財產品。成都銀行首期發行規模7億元,募集資金全部投向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的企業債券,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類企業債券,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公司作為成渝地區規模領先的上市城商行,始終緊貼區域立體多元的經濟結構、產業布局,在觸摸區域經濟的強力動脈中找到與自身發展相契合的增長點創新點。”今年5月,在2021年度暨2022年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成都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暉表示,未來,成都銀行將以新一輪三年規劃為牽引,堅守傳承、堅定轉型,在“數字化、精細化、大零售”三大戰略進程中,在基建、實體、零售等方面持續發力,努力打造輝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能級的全國金融新名片。

以擔當護城:勇擔城市金融服務主力 本埠影響力持續增強

今年7月,成都市經信局公布了“2022年成都市重點產業上市龍頭企業”名單,成都銀行成為入選的15家企業之一。這也是該行自2021年首次參與該項評選以來,連續兩年進入成都市重點產業上市龍頭企業名單。

作為成都市唯一一家整體上市、唯一一家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的市屬國企,成都銀行本埠市場的滲透性和影響力持續增強,城市金融“主力軍”作用不斷凸顯。

近年來,成都銀行立足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圍繞四川省“5+1”、成都市“5+5+1”現代產業體系,深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綠色食品、城市服務等重點產業,積極為產業生態圈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支持。2021年,該行實現主承銷債券金額263.8億元,四川地區定向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績排名全市場第一。

通過綜合金融服務,成都銀行積極支持教育、醫療、科技、航空等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如聯想總部大廈項目、彭州協力制藥產業園項目、裕鳶航空新都全數字化航空李零部件生產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重點項目。截至2021年末,該行協助多個《2022年四川省重點項目》名單在列項目成功申請專項債251.28億元,成功發行142.07億元。

同時,成都銀行持續開展金融支持軌道交通產業生態圈專項行動,2021年3月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與成都軌道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就支持軌道交通及TOD引領城市發展提供授信額度1000億元,助力TOD項目從“規劃圖”變為“施工圖”。截至2021年末,成都銀行已累計為成都市TOD項目提供授信支持36億元,協助軌道交通類項目申請專項債69.5億元。

涵蓋四川省會城市成都和德陽、眉山、資陽3個地級市在內的成德眉資區域,是“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重要交匯點,也是“天府之國”的中心。加快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對于推動成渝地區統籌發展、增強國家戰略承載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支持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過程中,成都銀行身先士卒,與當地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省市屬企業、金融同業共同搭建服務平臺,加強跨行業對接,當好融資顧問和財務顧問,積極參與成德眉資項目投資、建設、運營。2021年,推動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交通27號線一期等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項目發行專項債31.3億元。

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成都將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奮力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為了助力成都優化城市形態、打造大美風光,成都銀行圍繞城市空間優化,加強金融服務,助力城市探索有機更新。2021年以來,該行為中日城市設計產業中心(一期)項目、成都市武侯區皮革加工區城市有機更新項目、青羊綠舟文化產業園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等一大批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021年底,成都銀行累計為成都區域內13個城市更新項目授信186億元、實現投放83億元,城市更新業務授信、投放金額均位居成都區域商業銀行榜首。

打造一座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還需要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發展。為了增厚城市“綠色”底色,成都銀行將綠色信貸理念融入發展理念,完善綠色信貸體系建設,踐行綠色金融實踐新路,持續加大資源投資力度,2021年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全面融入戰略決策和業務經營。

截至2021年末,成都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107.34億元,較年初增長62.96億元,增速達141.89%;為客戶提供低碳技術改造貸款超21億元,助力客戶實現資源節約、高效生產。2022年,該行還成功發行3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這也是國家“雙碳”規劃后四川首單綠色金融債。

以初心助企:深耕特色金融 做小微企業發展堅實后盾

一家有擔當有溫度的銀行,在客戶遇到困難時,往往會選擇共渡難關。面對疫情沖擊,成都銀行響應國家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通過專項行動、產品創新、減費讓利等舉措,充分運用人民銀行再貼現、再貸款政策,以及政府產業扶持貼息政策,確保各項優惠政策惠及企業。

2022年4月,為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都市出臺實施《支持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對此,成都銀行進一步打通政策傳導通道,自4月21日起在全行范圍組織開展普惠金融專項行動,從利率政策、產品配套等方面著手,打出普惠金融服務“組合拳”,切實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經營成本。

鄉村要振興,金融不缺席。成都銀行還抓住種子、耕地兩大核心,強化“三農”關鍵領域金融供給,重點支持四川省“10+3”現代農業體系的發展,支持特色優勢產業做精做優,積極開展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截至2022年9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8.23%,通過成都市“農貸通”金融服務平臺累計投放貸款247筆、金額37.36億元。

在加大對重大基建、招商引資、產業建圈強鏈等重點項目支持力度的同時,成都銀行始終不忘堅守市場定位,持續提升小微金融服務能力,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針對小微企業缺乏有效抵押物的融資困境,成都銀行整合優化“政銀”系列產品,推出了“人才貸”“高知貸”“武宜貸”等一系列小微特色融資產品。截至2022年9月末,“政銀”系列產品累計發放貸款近390億元,累計支持客戶數近8000戶。同時,該行利用金融科技賦能,陸續研發推出“惠抵貸”“惠稅貸”“秒貸寶”等線上化標準產品,截至2022年9月末,線上產品累計發放金融近170億元,累計支持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超6000戶。

圍繞成都市“11+2”特色金融功能區建設,成都銀行精心開辟賽道,深耕科技、文創、綠色等特色金融領域,不斷優化“壯大貸”“科創貸”“文創通”等中小微企業專屬產品,持續完善“場景類”金融產品。截至2022年9月末,“文創通”已累計投放27.52億元,支持全成都近580家文創企業,這一特色金融服務還被中國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組委會評為“2021年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優秀案例”。截至2022年9月末,成都市16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成都銀行累計為13家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覆蓋率達81%;成都市20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成都銀行累計為174家提供綜合金融支持,覆蓋率達86%,以科道芯國、銳成芯微、瑞琦醫療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在成都銀行科技支行的培育下成長壯大。

此外,成都銀行還以“自貿通”金融服務為抓手,積極開展跨境金融創新,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及“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截至2021年末,“自貿通”金融服務已為95家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為29家中小外貿企業發放“自貿貸”3.13億元,“自貿通”企業累計進出口結算達2.48億美元。

以服務為民:堅持親民便民惠民 呵護市民美好生活

一直以來,成都銀行始終立足地方經濟,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社會責任”的工作宗旨,厚植為民情懷。近年來,通過“科技金融”提升精準化服務水平,推動精細化、精準化的客戶金融服務,不斷為市民打造更為優質、優惠、高效的服務,樹起了一張“市民銀行”的暖心招牌。

面對客戶日益增多的個性化需求,2020年12月,成都銀行在四川率先推出了“支持四川方言的智能銀行客服系統”,構建了能夠支持普通話、四川方言的智能語音客服平臺,不但能識別四川方言,還能處理云南、貴州等多地方言。2021年末,成都銀行正式啟用95507全國統一客服熱線,“市民銀行”服務更便捷、更親切。

延伸數字化經營服務觸角、構建科技與金融協同有序的發展格局,是成都銀行立足城市發展特色,打造市民高品質生活的智慧實踐。為幫助老年群體融入數字生活,跨越“數字鴻溝”,2021年,該行專門針對老年群體推出了樂享生活版手機銀行APP,不僅界面圖標、字體更大,布局簡潔明了,重點突出老年客戶常用的賬戶查詢、理財產品、儲蓄存款、水電煤繳費等傳統服務,還增加了智能語音、一鍵求助等特色功能。在“2021中國數字金融金榜獎”榜單評選中,成都銀行獲得“手機銀行最佳適老化創新獎”。

除了線上發力,成都銀行也十分注重線下服務體驗,全力為社區居民打造多維度服務性銀行。2021年,在不少銀行縮減線下網點的背景下,該行卻累計新開設25家網點,18家網點先后被所在社區指定為“社區金融服務銀行網點”。隨著家門口的網點越來越多,更多的金融服務下沉到社區。幸福社區嘉年華、電信詐騙宣傳、支付有優惠……過去一年,成都銀行在社區舉辦了超百場各類主題活動,為成都人民帶去了富有煙火氣和人情味的金融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初,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在成都拉開建設帷幕。面對這項承載城市精神、秉持人本導向、提升競爭優勢、牽引產業轉型、促進文明進步的系統部署,成都銀行進一步邁開金融服務腳步,堅持“親民、便民、惠民”理念,通過積極對接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應用場景和投資機會清單,以各項工程為重點,以金融服務為抓手,推動個人、企業和城市共成長、共進步、共美好。截至2021年末,累計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重點項目提供授信金額超百億元。

一座擁有高品質教育、健康、文化、體育服務的城市,是市民的向往,也是市民的期待。自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開展以來,成都銀行圍繞成都市委、市政府“建設優質學校、提供健康服務、打造文旅場景”發展目標,進一步加強對教育、醫療、醫藥板塊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城市高品質公共服務建設。截至2021年末,對接成都市學校、醫院金融服務需求75個;協助學校建設類、醫院建設類項目成功申請專項債累計達22.5億元,成功發行專項債券共12.35億元。

同時,成都銀行還加強對人才公寓、租賃住房等項目的支持力度,促進成都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截至2021年末,累計支持成都市人才公寓項目9個,累計授信近60億元,并成功落地首筆人才公寓授信22億元。

樹高千尺,其根必深;江河萬里,其源必長。面向未來,成都銀行將秉持定位初心,充分發揮身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的區位優勢,與城市共成長,與城市共繁榮,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升中心城市能級注入更足、更強、更優的金融力量。 文/金浩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成都銀行 銀行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