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8 11:04:14
每經編輯|趙博淵
案例圖片 圖片來源:成都市崍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文脈巷和大北街、興賢街位于邛崍市中心城區,街巷內擁有大量年代久遠的歷史建筑及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低矮平房。由于街巷空間逼仄、建筑侵蝕嚴重、巷內排水不暢,“老破小”的環境已給居民生活出行帶來困擾,片區綜合改造提升迫在眉睫。同時,街區內富集臨邛古城文化因子,承載著邛崍人的美好記憶,是臨邛傳統院巷文化活態標本。
按照《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和《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要求,結合邛崍資源稟賦,實施文脈坊街巷復興和大北街-興賢街特色街區打造,推動城市有機更新,改善老舊小區人居環境,提升城市能級品質。
文脈坊街巷復興項目占地面積約106畝,建筑面積約11.4萬平方米,項目以保護傳承古建筑文化、復興重塑城市生命力為指導,以“街巷肌理的延續、建筑風貌的重建、繁庶臨邛的情景再現”為路徑,通過植入新的城市功能、產業和文化,形成一個具有城市新功能、經濟新模式的成都西部區域中心城市新坐標。
大北街-興賢街項目規劃設計按照“強基(完善基礎配套)、通絡(聯通斷頭巷)、點穴(重要節點打造)、美顏(街道U型界面改造)、賦能(業態提升)”的思路,全面實施片區市政基礎設施改造、臨街房屋風貌改造及重要建筑節點打造。
案例圖片 圖片來源:成都市崍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一)堅持在地文化挖掘,促進古城再生與更新。深挖“坊、巷、塔、井、窯”等歷史文脈,保護傳承古川西傳統民居風貌,有機融入文君、邛窯、邛酒、邛竹等特色文化,塑造人文標識、藝術空間、美學場景,以文脈坊街巷復興和大北街-興賢街特色街區打造為抓手,實施周邊區域老舊小區、背街小巷、U型街道及公共設施建設,實現“街坊巷里”成片更新。
(二)集聚全球創新設計,共策街區未來藍圖。廣納群言,廣集民智,邀請本土知名專家學者、國內國際策劃團隊統籌戰略研究、總體規劃、城市設計和產業策略,全方位進行項目策劃,同時面向全球舉辦建筑設計競賽,甄選多個優秀建筑設計作品在項目中呈現。
(三)創新項目營建模式,實現項目高效推進。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理念,探索“平臺參與+產業基金+銀行貸款”的投融資平衡機制,高標準策劃、規劃、投建營一體實施城市更新項目,努力實現“土地出讓收入+地方留存稅收收入+財政專項補貼+片區內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的投資回報,積極實行項目“投”“產”平衡。
(四)突出品牌賦能與場景營造,構建城市美好生活。以“大店國際范、小店臨邛味”為業態及產業構建,簽約“星巴克·臨邛古城記憶店”、“夢黃櫨”酒店、“禪驛”精品民宿等入駐合作品牌百余個。
案例圖片 圖片來源:成都市崍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一)探索歷史文化街區與公園社區融合的全新模式。探索形成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公園社區融合—商業開發—運營管理新模式,從人居生活、城市功能、經濟發展和產業更新等方面提升片區品質,吸納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片區共建共治,共享更新成果,實現了文化有傳播、資源有利用、社區有更新、商業有升級、管理有規范、群眾有空間。
(二)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知名度。成功舉辦了“一個院子,讓一座古城被看見”—邛崍文脈巷片區城市更新建筑設計競賽,吸引了國內外585家設計機構參與報名,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建筑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筑系、哈佛建筑系等,獲得包括CCTV1晚間專題報道在內的20余家媒體進行廣泛傳播及聯動報道,閱讀量達800余萬次。
(三)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榮獲國內外多個獎項。文脈坊項目城市更新模式被成都市委辦公廳印發各區(市)縣交流學習,榮獲中央電視臺1套重磅欄目《晚間新聞》專題報道;文脈景觀設計獲得2021ADCS第15屆亞洲設計文化學會優秀發表獎,邛崍美術館獲得中國紅棉獎裝飾設計獎;段公館榮獲第一批成都市社區美空間;新山書屋、邛崍美術館獲評“最成都-新購”場景;新山書屋、邛崍美術館獲成都市2021“百佳”商家招牌;項目主要實施單位獲評2019年城市更新獎、成都市十佳社區共建突出貢獻單位稱號。
案例圖片 圖片來源:成都市崍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提供
(一)將古城文化脈絡、文化IP與古城肌理更新緊密結合,以可游玩、可參與、可體驗的文化體驗方式植入到新的街巷空間布局中,提升市民及游客對邛崍歷史文化的感知,重現臨邛勝景。
(二)以城市更新、城市復興為目標,將歷史文化風貌融入到現代城市規劃結構和未來發展中,嵌入未來公園社區等先進理念,最大程度保留老街巷肌理,修復活化歷史建筑,尊重歷史文化和還原市井生活,改善民生環境。
(三)項目引進的首店、品牌等優質資源所構建的多元生活場景,將重塑片區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成為人、文、業聚集的“導引容器”,實現以人聚業、以業興城,并輻射和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邛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成都市崍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