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7 08:38:20
◎9月26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文警告全球經濟存在“超預期下滑”的風險。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高涵
美東時間9月26日(周一),美股市場延續跌勢,盡管三大指數盤中一度悉數轉漲,但在午后再度集體轉跌,并在尾盤擴大跌幅,最終連續五個交易日集體收跌。截至收盤,標普500指數創下年內新低,道指較今年1月初創下的高點已累計下挫逾20%,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首次跌入熊市。
美股下挫的同時,全球風險資產均遭拋售:美債收益率持續飆升,兩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4.30%,續刷2007年以來新高;強美元持續沖擊下,英鎊兌美元一度重挫近5%創歷史新低。
具體來看,截至9月26日收盤,道指跌329.60點,跌幅為1.11%,報29260.81點;納指跌65.00點,跌幅為0.60%,報10802.92點;標普500指數跌38.19點,跌幅為1.03%,報3655.04點。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其中,標普500指數創2020年12月來最低,失守6月中旬的熊市收盤低位3666.77點;道指創2020年11月來最低,深陷熊市并失守3萬點關口;納指創三個多月最低。
歐洲方面,投資者持續權衡該地區不斷惡化的經濟前景,歐股周一多數震蕩走低。泛歐斯托克600指數收跌0.42%,連跌三日至2020年11月來最低,離400點整數位關口漸行漸遠。
周一,歐美市場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此外,經合組織(OECD)更是再次下調了其對明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警告能源和通脹危機令G20主要經濟體難免衰退。
繼9月16日世界銀行發文警告明年全球經濟衰退后,9月26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發文警告全球經濟存在“超預期下滑”的風險。
圖片來源:經合組織
OECD在最新發布的中期經濟展望中表示,對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仍為3.0%,但2023年將進一步放緩至增長2.2%,低于此前預計的2.8%。
OECD還表示,在俄烏沖突持續、高通脹下全球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疫情影響持續等背景下,世界經濟放緩幅度將超出預期。該組織認為,多數G20國家通脹將在四季度達峰,未來全球通脹趨緩但仍將“維持高位”。
周一,歐美市場公布的經濟數據同樣慘淡。美國方面,9月達拉斯聯儲商業活動指數錄得-17.2,遠遜于預期-8和前值-12.9;就業指數錄得15.0,較前值15.6環比下滑。
歐洲方面,德國9月IFO商業景氣指數驟降至2020年5月來最低,信心迅速惡化,分析稱德國經濟正滑入衰退。
美聯儲的激進加息與英國上周宣布的50年來最大規模減稅政策推動美元持續飆升。衡量兌六種主要貨幣的一籃子美元指數震蕩走高,雖然在美股尾盤一度失守114關口,但盤中最高漲1.13%至114.69,續刷20年新高。
美元連續刷新20年高位,已經導致策略師發出警告——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策略師Michael Wilson警告稱,“從歷史上看,美元如此強勢曾導致某種金融/經濟危機。如果需要在某個時刻留心市場被破壞,那么現在就是時候了。”
強美元沖擊下,歐元兌美元周一最低觸及0.9569,續刷20年新低;英鎊兌美元匯率周一一度下挫近5%至1.0366,創歷史新低。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隨著英鎊兌美元跌至歷史新低,越來越多的保守黨議員開始坐不住了——作為英國的執政黨,一些保守黨議員認為,英國央行需要介入本國貨幣的跌勢,比如采取緊急加息的手段,以平緩市場對政府經濟計劃過激的緊張情緒。
英國央行周一發表聲明稱,正在密切關注金融市場的發展,將在必要時“毫不猶豫”地改變利率。英國央行行長貝利周一表示:“貨幣政策委員會將毫不猶豫地在必要時調整利率,使通脹在中期內可持續地回到2%的目標,這符合其職責。”貝利還表示,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將在11月會議上做出全面評估,并據此采取行動。
市場猜測英國央行會采取緊急措施,英鎊匯率一度收復失地,不過,在英國央行發布聲明后,跌幅再度超過1%。
英國央行發布聲明后,未來一周的英國利率掉期下跌,暗示英國央行緊急加息的可能性降低。摩根士丹利更是悲觀地預測,年底英鎊將與美元達到平價,無論是匯率干預還是英國央行緊急加息都無法阻止英鎊貶值。大摩分析師稱,英鎊同時面臨三項獨特挑戰:對風險資產的敏感度高、對歐洲滯脹和能源沖擊的風險敞口以及外部失衡。
“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警告稱,特拉斯政府的減稅計劃將使英國走上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救的道路。而周一英國國債的暴跌,已經表明了市場對于英國財政破產風險的悲觀預期。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匯率分析師Lee Harman在發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置評郵件中表示,“當前英鎊遭遇的拋售潮是2016年7月份英國脫歐公投以來最嚴重的拋售潮。與此同時,英國國債也出現了類似的大幅拋售。過去幾個交易日,5年期英債收益率飆升了約70個基點至4.07%,創2008年以來新高。市場對英國政府財政刺激計劃的過度反應發出了一個明確信號,即市場參與者對英國國內的政策設置的適當性失去了信心。”
“英國政府財政刺激的規模,以及明年可能出臺更多刺激措施的信號,削弱了市場對英國國債和英鎊的信心。市場參與者質疑,在英國經濟接近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如此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是否合適,這些措施可能會加劇英國通脹的上行壓力。”Lee Harman補充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8962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