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30 19:20:53
每經記者|宋思艱 每經實習編輯|楊夏
今日(3月30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劉丹教授及團隊成功完成全國首例國產機器人輔助經支氣管鏡肺結節活檢術。這是國產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完成的首例肺活檢人體臨床試驗(First-in-man,FIM),也是支氣管鏡機器人在肺部疾病診斷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參與手術的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又稱為機械臂控制支氣管鏡導航系統,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以下簡稱“上海胸科醫院”)與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機器人”)聯合自主研發。
肺癌是我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及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惡性腫瘤,早診早治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期的關鍵。隨著胸部CT檢查的普及,越來越多肺部結節被檢出,但最終的確診還需要通過金標準(即病理檢查)予以確認,因此臨床上亟需一種安全、精準、全肺診療的創新方法。
2020年,華西醫院李為民教授團隊、上海胸科醫院孫加源教授團隊聯合上海微創®機器人啟動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研發項目,充分發揮醫工融合優勢,經過三年的技術創新和潛心研發,國產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實現完全自主開發設計,它可以幫助醫生安全抵達肺外周病變進行活檢,打破了海外巨頭的長期技術和產品壟斷,降低醫療支出、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助力我國機器人手術的快速發展與普及。
圖片來源:華西醫院供圖
李為民教授術后評價說:“傳統支氣管鏡對于周邊型肺癌的確診率一直是業內的一大挑戰。微創®支氣管鏡手術機器人能夠進入更深的肺部組織,精確地進行肺結節的活檢,為實現較早階段的肺癌診斷提供了可能性。華西醫院作為中國一流的醫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國家級基地,一直致力于通過醫工合作推動國產醫療技術的創新。肺癌的精準早篩和治療,能極大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009444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