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希瑪眼科董事長林順潮:希望解決香港醫生在內地“評職稱”,“國內眼底生物制劑評價標準”應和國際接軌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9 09:44:22

林順潮: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眼底生物制藥還在研發中,我們的標準與國際有一些不同。建議“國內眼底生物制劑評價標準”要和國際接軌,考慮怎么優化我們的審批系統,綜合考慮功能進步和結構性進步。

每經記者 潘婷    每經編輯 廖丹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到,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堅持預防為主,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健康中國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位置優越,一直以來積極參與健康中國建設。

新的一年,如何解決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分布不均衡、眼底病醫生不足等問題?粵港澳大灣區醫療界對醫療行業發展有什么新期待?對進一步提升“國內眼底生物制劑評價標準”有什么建議?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就上述話題,對全國人大代表、希瑪眼科(03309.HK)董事長、國際眼科專家林順潮進行了專訪。作為眼科權威專家,林順潮被視為亞太眼科界主要領軍人之一,四次入選世界眼科人物最具影響力100強榜單。

全國人大代表、希瑪眼科董事長、國際眼科專家林順潮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港澳藥械通第一個眼科藥已獲批

NBD:現階段我國已經針對化學藥品建立了一致性評價標準,但還未出臺針對包括生物制劑在內的結構復雜藥物的質量一致性評價標準,您對進一步提升“國內眼底生物制劑評價標準”有什么建議?

林順潮: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眼底生物制藥還在研發中,我們的標準與國際有一些不同。

以黃斑藥(眼底藥)為例,已經在美國通過審核。一般黃斑退化需要在眼球里打針,標準是1到2個月打一針,黃斑藥的使用讓打針間隔變為2到4個月,打針頻率變低,病人的痛苦大大減輕。別的藥都不行,只有黃斑藥可以。

現在收集數據去內地申報,在申報的時候會發現黃斑藥屬于生物藥,它的標準還是看視力功能的恢復情況,看東西是不是有進步。但是在國外不僅看視力功能的恢復情況,還看結構性的黃斑水腫有沒有消退。

所以我建議“國內眼底生物制劑評價標準”要和國際接軌,考慮怎么優化我們的審批系統,綜合考慮功能進步和結構性進步。

NBD:去年您提出關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及藥品互通發展的建議,希瑪眼科也成為“港澳藥械通”首批試點機構,如今“藥械通”有什么最新進展,您對“藥械通”有新建議嗎?

林順潮:“藥械通”是一個很好的利器,有些藥在內地還沒有出廠,但是如果它療效好,“藥械通”能夠幫助我們的病人在指定醫療機構使用這些藥,對提升內地的用藥方便,提升內地醫療水平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病到最后還是要用藥,“藥械通”使粵港澳大灣區的用藥、儀器都能夠提升。那么最后,用什么藥、用什么儀器,在內地和香港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逐漸同期同質化,而且內地和香港都比較需要,對病人有非常大的價值。

因為這些藥在內地還沒有通過,所以國際藥廠對于“藥械通”都表現出很積極的態度。為什么?首先,這些沒有通過的藥可以早一點給內地病人使用。其次,他們可以通過“藥械通”收集中國病人的臨床第三期數據,包括效果、安全性等,去做一些申報,根據國際的標準去做申報會簡單一些,有利于加快這些藥物在內地的審批。

兩周前在珠海希瑪眼科醫院,我們申請的第一個眼科的藥已經獲批,用于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的新藥“布西珠單抗”。全國范圍內率先引進眼科新藥,為全國黃斑變性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這對于病人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鼓舞。所以,從病人的角度,我們要有好的藥物、好的醫生,內地有不少好醫生,但是如果能從香港和海外其他地區引進更多好醫生到大灣區,那就更有利于病人。

NBD:您既是國際眼科領域的學術專家又是希瑪眼科的創始人,希瑪眼科近幾年在國內高速發展,在北上廣深等地均開設有眼科醫院,能結合希瑪眼科在各地的創設經歷給提升內地營商環境提一些建議嗎?

林順潮:如果我們要吸引優秀的醫生過來,醫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的稅后收入很重要。內地整體稅率對比香港還是略偏高的,所以希望未來能夠減輕一點。

希望互聯網醫院相關法規能早日出臺

NBD: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快速發展令世界矚目,作為大灣區醫療融合發展的推動者之一,您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什么建議?

林順潮: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勢頭很好。但是,疫情原因,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很受影響。所以,希望疫情能夠盡快控制住。

還有職稱的問題,在內地只有部分香港醫生是有職稱的。我在內地就沒有職稱,不是高級醫生,這很重要,比如我們申請創辦一家醫院,是要達標的,要有多少個高級醫生。中國香港地區過來的醫生也好,國際長期在內地行醫的醫生也好,希望能夠有一個統一的制度去衡量這些醫生是屬于還在培訓,還是已經達到高級醫生的水平。在這方面,希望未來能夠有所突破。

NBD:醫藥產業關系國計民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隨著國家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推進,創新藥加速進入市場。您對推動創新藥發展有什么看法和建議嗎?

林順潮:國家未來醫療技術的發展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創新藥發展,要看你有多少創新的東西,所以創新藥是大家都非常重視的領域。

創新藥以前在歐美一些國家的研發相對具有優勢,我們起步比較慢,但是國家在推動創新藥發展方面的力度很大,所以我估計未來5到10年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到時候就會有很多成果,然后在創新藥發展上與國際接軌。

我們發展創新藥,從思路產生到科學家發明,從一個形式變為一個產品,這個過程不是那么簡單的,需要市場有孵化器,形成“一條龍”產業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創新藥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首先,深圳有很多產業,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都有。其次,香港的大學和教授很優秀,香港也是國際金融中心。把深圳和香港的優勢結合起來,創新藥發展會很迅速。

NBD:前不久,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互聯網醫院發展,推廣健康咨詢、在線問診、遠程會診等互聯網醫療服務。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醫院發展迅速,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林順潮:互聯網醫院是未來醫院發展很明顯的趨勢之一。因為我們國家在互聯網科技領域國際領先,所以我們理所當然把新的科技用在醫療方面。

還有互聯網醫院可以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很多病人在老家看病看不好就跑去北京、上海、廣州這些醫療條件好的地區。我們國家的縣城非常多,一些縣的人口超過50萬、100萬,如果這些地區有很豐厚的醫療資源,包括醫院硬件、醫療軟件以及醫生,那么病人的醫療開支就會少很多。但是這些二線、三線城市的醫療資源是不充分、不平均的,通過互聯網醫院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

比如說糖尿病患者現在越來越多,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可以用眼底照相機拍照,把照片傳給互聯網醫院的專家,專家可能在北京、上海或者廣州等地方,他們可以給病人做一個基本的檢查,通過互聯網有很多信息都可以拿到。另外還有電腦掃描,電腦掃描都可以數據化,把這些數據傳給這些專家、

對中國很多城市來說都需要互聯網醫療服務。因為大家都很忙,生病了一定是要去看病的,但是通過互聯網醫院,不需要去醫院就能在網上見醫生,進行問診取藥。通過詢問病人的病史,并且診斷是清楚明晰的,醫生基本上就可以準備病人的下一步治療,可以開藥。

但是這也有一定的弊端,我們作為醫生還是感覺到不少問題。比如,病人治療是保密的,只靠網上問病人的情況,沒有親自去鑒定和檢查,有些時候對于病情的判斷也是不充分的。

所以政府在努力推廣互聯網醫院,同時互聯網醫院的技術不斷在發展。比如對病人來說,人工智能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技術,可以幫助病人做診斷。所以,未來中國在互聯網醫院領域對比國際會發展得更快,因為我們有技術,我們有需要,有關互聯網醫院的法規也能夠早些出臺。

黃斑退化已經有藥可治

NBD:今年初,“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發布,提出要提升眼底病等眼病診治能力。加之中國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雙重背景下,針對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相對不足、分布不均衡、眼疾病醫生不足等問題,您作為國際眼科學術專家有什么建議?

林順潮:眼睛的病與年紀有非常大的關系,年紀大一些就容易患病。還有就是病人患糖尿病,患病5年、10年、20年也會影響眼睛,時間越長越受影響。

對于眼疾病還是預防大于治療,患病要及時治療,比如糖尿病對眼睛有影響,不要等到看不見東西才去治療,治好的概率會低很多。所以我們就要預防,控制好糖尿病和三高(血糖、血壓、血脂)等。如果真的患了病,做激光治療會好很多。

舉個早預防早治療的例子。以前,白內障手術沒有那么安全,要等時機成熟了才可以做。但是越早做手術,越能提前得到治療的效果。現在白內障手術非常安全,同時可以解決不少問題,比如病患近視1000度,做完白內障手術后可以去做人工晶體,度數就到0度了,散光、老花眼都可以進行下一步治療,眼睛壓力會降低。

我們能預防就預防,不能預防就要依托科學治療方案,早期治療比晚期會更好。比如,太晚治療黃斑,黃斑已經結疤了,那個時候做什么都沒用了。所以,健康中國要從預防起步,早發現早治療,那么,整體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NBD: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提升醫療品質,希瑪眼科如何利用高科技提升醫療服務?有哪些醫療科技儲備?

林順潮:我們在深圳已經有互聯網醫院,人工智能技術也應用在眼科治療領域。我們跟國際還有不少生命科技方面的研究,比方說有一些青光眼治療方案。此外,香港地區也有很多國際科研項目,希瑪眼科跟國際有不同的項目在進行中。

NBD:您覺得眼科行業未來會往什么方向發展?

林順潮:第一,現在近視的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近視的情況很普遍,一旦近視,影響眼球的時間比較長。可能會有不少近視眼患者希望18歲以后做手術,不少人認為不做近視手術會伴隨著眼球的退化或者并發癥。其實,不論是否做近視手術都會有并發癥,所以,近視防控方面是一個大的趨勢。然后,剛才提到了老年人多,那么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退化,這些受糖尿病影響的眼疾病也比較多,對這類疾病治療的需求整體來說也在增加。

第二,還有很多創新藥,以前黃斑退化沒法治療,現在就可以去打這些新藥。此外,現在治療糖尿病的效果也很好。所以我們的藥物和治療手術等,比以前有很大提升,未來還會有更多生命科技應用于眼科。

總體而言,市場需求很大,要看我們怎樣提供優質服務以及合理的消費。中國消費水平在提高,中等收入人群也越來越大。

所以,眼科是未來醫療領域的發展方向之一。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35150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