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農業農村部:今年將推動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 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3 22:20:59

◎今年將推動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力爭做到政策保本、經營增效。

◎政策上,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外公布。

2月23日,國新辦舉行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發布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介紹,新時代新階段,“三農”工作就是抓鄉村振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不提新主題、不講新提法,錨定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對2022年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文件包括8個部分35條,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兩條底線、三項重點、一個加強”。“兩條底線”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三項重點”就是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一個加強”就是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

2022年糧食生產目標已分解下達到地方

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重大戰略性問題,而糧食則是最基礎、最關鍵的初級產品。如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唐仁健表示,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在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疫情災情疊加影響的背景下,我國糧食價格保持基本穩定,市場運行平穩。這充分表明,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靠自己端牢我們的飯碗。

“但這并不意味我們在糧食問題上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說,保障糧食安全這根發條,要擰得緊而又緊,工作要抓得實而又實,重點是“三靠”。

具體而言,一靠責任落實。中央明確,今后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主產區要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主銷區要切實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產銷平衡區要確保糧食基本自給。

唐仁健介紹,2022年的糧食生產目標已經國務院審定,分解下達到各省(區、市)人民政府。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臺省級黨委政府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辦法,壓實黨委政府糧食安全責任。

二靠收益保障。“糧食歸根結底要靠農民去種,農民種糧能賺錢,國家糧食就安全。”唐仁健說,今年將推動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力爭做到政策保本、經營增效。

政策上,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

經營上,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提高種糧綜合效益。總之,就是要讓種糧農民不吃虧、有錢掙,而且還盡可能多得利。

三靠基礎支撐。關鍵是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決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夯實糧食生產物質基礎。

在種子上,去年已經啟動了大規模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開展種質資源庫建設,不斷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今年,我們將打好政策組合拳,抓好種業振興行動落實落地。”

在耕地上,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確保18億畝耕地實至名歸,確保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

著力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

堅持產業富民,讓農民多增收、有奔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產業振興是解決農村問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前提。在鄉村振興中,產業發展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上有哪些重點領域和方向?

對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表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重點是做好“三個著力”。

具體而言,首先是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產業要姓“農”,要在做優做強種養業的基礎上,積極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的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三大鄉村產業。

在縱向上,要打造農業的全產業鏈,推動產業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賣原字號向賣品牌產品轉變,推動產品增值、產業增效。在橫向上,要促進農業與休閑、旅游、康養、生態、文化、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產業的類型,提升鄉村經濟價值。

其次是著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要立足統籌縣域富民產業發展,科學布局生產、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宜縣則縣、宜鄉則鄉、宜村則村,形成縣城、鄉鎮、中心村分工合理的產業空間布局。

同時,發揮各類產業園區平臺帶動作用,引導農產品加工業更多向縣域、主產區轉移,打造城鄉聯動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此外,還要著力帶動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農村產業發展的目的是要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鄉,更不能把農戶從產業鏈中擠出來。”吳宏耀說,我們歡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業,發揮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等方面的優勢,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一起干、一起賺,形成產業鏈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我們也支持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社會化服務,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