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6 21:29:31
◎據瑞芯微初步核算,202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7億元,同比增長45.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億元,同比增長88.57%。
◎據瑞芯微公告,其預計2021年的股份支付費用約1.15億元,這也相應減少了利潤的增長。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編輯 張海妮
1月26日,瑞芯微(603893,SH)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1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8億元至6.2億元,同比增加81%至9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1年度人工智能物聯網設備需求快速增長,下游行業的景氣為瑞芯微業績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瑞芯微預計其2021年度攤銷的股份支付費用約1.15億元,這部分股權激勵惠及了瑞芯微中高層管理人員、技術和業務骨干人員100余人。
據瑞芯微初步核算,2021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27億元,同比增長45.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億元,同比增長88.57%。
圖片來源:瑞芯微公告截圖
針對業績的增長,瑞芯微認為主要是下游景氣度的提升和其對新產品的布局。
“2021年公司產品下游應用領域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的需求快速增長,包括智能家居、商用辦公設備、智能教育電子及其他的人工智能物聯網設備,推動公司在該領域銷量的增長;同時公司推出的機器視覺芯片RV11XX、智能應用處理器RK356X等新產品規?;慨a,進一步擴展公司客戶群體和應用場景,為公司業績增長帶來新動力。”瑞芯微表示。
近年來,人工智能物聯網產業增長迅速。華西證券在去年11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轉引MarketsandMarkets的預測,2019年全球AIoT市場規模為51億美元,到2024年將增至162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26%,大量實時數據有效處理需求,是增長的主驅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產業緊俏,但晶圓的緊缺也是去年產業所面臨的問題。瑞芯微在其公告中表示:“2021年行業供應鏈緊張,公司主要代工廠產能供給在需求大幅增長之時卻未能實現增長,報告期內產能實際負增長,導致部分主銷產品供不應求,業績增長受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晶圓的緊缺似乎成了一把雙刃劍,對于重塑行業競爭格局起到了一定作用。華西證券在上述研報中分析稱:“國內SoC芯片(系統級芯片)設計大廠海思由于缺少晶圓代工而使得相關市場供給驟緊,在下游需求持續情況下,給其他芯片廠窗口期機遇,將有望跨入更高平臺。”
展望產業內未來的競爭格局,華西證券認為:“由于下游應用場景多元和復雜,導致不會出現一顆智能SoC包打天下的可能,芯片廠會選擇應用場景,并結合自身技術儲備針對性開發設計芯片及方案,而方案商需在該SoC上進行二次開發,以滿足最終需求,因此一顆SoC在經歷多輪打磨優化推廣之后,具備較強的客戶黏性;芯片設計公司之間由于戰略方向的差異化也使得該行業競爭格局相對較好。”
據瑞芯微公告,其預計2021年的股份支付費用約1.15億元,這也相應減少了利潤的增長。
顯然,在芯片這種高技術領域,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瑞芯微上述的股份支付費用主要是因其此前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的攤銷。
據瑞芯微此前公告,2020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人數149人。按照彼時的測算,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所需的費用攤銷在2021年是峰值,將超過1億元,但在隨后年份會逐年遞減。
圖片來源:瑞芯微公告截圖
今年1月25日,瑞芯微公布了《2022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以下簡稱《草案》)。相較于前次授予,此次的《草案》中的授予對象不包括瑞芯微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僅包括了核心技術人員、技術和業務骨干人員,授予對象共計137人。
據《草案》,2022年度的股權激勵考核目標分為了三個行權期,皆以2021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為基數,需要滿足營收增長達標或利潤增長指標方可行權或解除限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瑞芯微的業績考核增長率是以年復合增長率20%計算,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對應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考核目標分別為20%、44%和73%。
圖片來源:瑞芯微公告截圖
相較于前次授予,2022年度的激勵計劃所需攤銷的費用大幅下降。按照瑞芯微的估計,2022年至2025年,此次激勵計劃中的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合計對費用的影響分別為860.20萬元、739.04萬元、431.81萬元和49.11萬元。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