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5 18:04:36
今天,基金去年四季報已經披露完畢,各大基金的管理規模也出爐了。截至去年末,中國基金公司管理總規模超過25萬億,易方達、天弘、廣發位居前三,管理規模超萬億的達到6家公司。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葉峰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今天,Z哥很佩服自己,大盤跌成這樣了,居然還在這里為大家碼字。沒辦法,雖然虧錢了,但生活還要繼續。
滬指今日下跌91.05點,跌破3500點,以3433.06點報收,下跌2.58%,而創業板指數跌幅更是高達2.67%,今年以來累計跌幅已達10.46%。
今天,A股表現還算強一點的板塊,就屬黃金股了,金一文化、湖南黃金、西部黃金漲停,中國黃金、山東黃金、中金黃金等也都在上漲。另外,航空、旅游酒店等幾個行業還有些表現。
個股來看,今天個股漲跌幅中位數是-4.15%,換句話說,有一半的個股下跌都超過4.15%,另外,還有超過400只個股跌幅超過7%。
當然,如果是持有基金的話,日子也好不到哪兒去。但是相對而言,基金凈值的波動,比股票還是要小一些。
大盤跌成這樣了,感覺2022年開年以來,市場就沒漲過。這個時候,到底還能不能買基金?
據說,某基金整理了一套專門在市場大跌時安撫投資者的“安撫話術”。
大概意思是,我們應該正視市場的短期調整,放寬心態。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也沒有只跌不漲的市場。在投資情緒過熱的時候,調整一下,其實更能夠幫助市場穩固當前的步伐,走出長期向好的行情。
根據數據分析,過往發生較大回撤后,大概率未來都會迎來一波反彈行情,
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為例:
2019年4月~6月回撤12.39%,隨后5個月反彈21.28%;
2020年2月~3月回撤15.73%,隨后5個月反彈48.95%;
2020年9月回撤7.65%,隨后5個月反彈31.53%;
(中證基金指數走勢圖)
所以,Z哥也自己安慰自己,這幾個月回撤一下吧,跌夠了,后面幾個月總能漲回來。關鍵一點,“躺好了”別亂動。
長期來看,基金回撤一定幅度之后,最后總能漲回來,很重要的原因是,優秀的基金公司,他們有優秀的投研團隊,擁有優秀的基金經理,而只有這些最優秀的基金公司,才能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資金交給他們去管理。
今天,基金去年四季報已經披露完畢,各大基金的管理規模也出爐了。截至去年末,中國基金公司管理總規模超過25萬億,易方達、天弘、廣發位居前三,管理規模超萬億的達到6家公司。
其實,基金公司管理總規模,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比如天弘基金,以貨幣基金為主,而博時基金,則是以債券型基金擅長。到底炒股咋樣,還得看主動權益產品的管理規模增長情況。
今天,Z哥統計了基金公司主動權益產品的最新增長情況榜單。據WIND統計,規模增長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分別是中歐、廣發和易方達、華夏和招商。其中前四位的規模增長了超過1000億。
其中,中歐、易方達和招商基金管理規模的猛增,與“頂流效應”有關,中歐的葛蘭,易方達的張坤,都是千億級別的頂流,而招商基金的侯昊,盡管他管理的白酒基金規模有所回落,但他管理的總規模也是超過千億。
其次,廣發基金主動權益產品規模增長了1200億以上,排名增長絕對數的第二,其主要原因,這是該公司涌現出了多位優秀的中生代、新生代基金經理,這也使得廣發基金近年來的整體收益表現非常不錯。比如唐曉斌管理的廣發多因子、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還有鄭澄然等,都是最近兩年來表現很不錯的基金經理。
還值得一提的是,前海開源,憑借冠軍基金經理崔宸龍,使得整個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上了一個臺階。另外,信達澳銀依靠馮明遠,去年也獲得的主動權益產品管理規模的大增。
相比之下,一些老牌基金公司在主動權益產品這一領域上,逐漸淡出投資者的視野。
最后,Z哥繼續給大家分享一下,“基金小每”的入口:
大家只需要識別這個二維碼,就能找到“基金小每”,另外,在微信公眾號“理財不二牛”的下方菜單欄,也能找到“基金小每”的入口。
“基金小每”是一個全新的投資工具,Z哥也要慢慢熟悉一下它的功能,愿今后能為我們的基金投資提供幫助。如果大家有何疑問,也可以在“基金小每”中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9635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