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0 18:47:57
隨著這些年來A股市場機構化、結構化的特征趨于明顯,“散戶如何才能戰勝機構?”已經成為困擾不少投資者的一道難題。12月23日14點至17點,“中國投資價值趨勢論壇”將通過每經全媒體平臺進行直播。本次論壇以“成長2022”為主題,來自國內6家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屆時將齊聚一堂為廣大投資者2022年的投資計劃獻計獻策。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此前,由于棄購比例高而備受爭議的“A股最貴新股”禾邁股份今日迎來了上市首日。有點出乎意料的是,今日禾邁股份非但沒有破發,最高漲幅還一度接近50%,這讓沒有棄購的投資者,著實嘗到了大肉簽的滋味。
相比之下,棄購的1000多名散戶今天一天少賺了10多萬,而這筆收益最終落入了勇當“接盤俠”的保薦機構中信證券的口袋中。為了完成禾邁股份這單IPO項目,中信證券總共斥資3.63億元包銷和1.12億元跟投,合計4.75億元。今日,禾邁股份最高上漲47.72%,以此計算,中信證券最高浮盈為2.27億元。而其他在詢價階段敢于報高價的入圍機構今天也收獲不菲,網下機構合計最高浮盈達15.4億元。
隨著這些年來A股市場機構化的特征趨于明顯,“散戶如何才能戰勝機構?”已經成為困擾不少投資者的一道難題。
12月23日14點至17點,“中國投資價值趨勢論壇”將通過每經全媒體平臺進行直播。本次論壇以“成長2022”為主題,屆時將有包括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天風證券特邀經濟學家劉煜輝、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斌、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齊聚論壇,為廣大投資者2022年的投資決策傾情獻計。
“A股最貴新股”禾邁股份今日登陸科創板,開盤后半個小時內公司股價快速拉升,到上午10點左右一度觸發臨停。盤中,禾邁股份最高上漲47.72%,也就是說中一簽的投資者最高一天可賺13.3萬元。
相比之下,棄購的近1300名散戶今天一天就少賺了10多萬,而這筆收益最終落入了勇當“接盤俠”的保薦機構中信證券的口袋中。
據披露,為了完成禾邁股份這單IPO項目,中信證券總共斥資3.63億元包銷和1.12億元跟投,合計4.75億元。今日,禾邁股份最高上漲47.72%,以此計算,中信證券最高浮盈為2.27億元。即使今日收盤,中信證券的浮盈也高達1.43億元。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分析指出,此次禾邁股份新股散戶棄購比例較高的主要原因是,中一簽需要資金約28萬元,比買一手貴州茅臺都要貴,不少散戶賬戶內沒有這么多閑錢。
而禾邁股份高達557.8元/股的A股“史上最貴”發行價,都是拜參與網下詢價的機構所賜。
截圖自:《禾邁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
根據禾邁股份此前發布的公告,公司最終確定的557.8元/股的發行價不高于全部網下投資者剔除最高報價部分后全部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以及公募產品、社保基金和養老金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的孰低值582.2819元/股。也就是說,禾邁股份的本次發行價格沒有超出四數孰低值。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會被打上“價值投資”標簽的公募產品、社保基金、養老金等機構的報價加權平均數、報價中位數分別高達597.77元/股、595.98元/股,均要高于最終發行價。其中基金公司的報價加權平均數達605.9元/股,為各類機構中最高。
今日,禾邁股份上市首日的表現也讓那些在詢價階段敢于報高價的入圍機構收獲不菲。據統計,以禾邁股份今日的最高價計算,網下機構合計最高浮盈達15.4億元。
據Choice數據統計,2020年以來,A股總共上市了26只發行價在100元以上的新股,其中只有2只新股在上市首日破發,另有極米科技、中望軟件、普冉股份等幾只今年來登陸A股的高價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超過100%。而這些高價新股也讓參與網下申購的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隨著這些年來A股市場機構化、結構化的特征趨于明顯,“散戶如何才能戰勝機構?”已經成為困擾不少投資者的一道難題。
12月23日14點至17點,“中國投資價值趨勢論壇”將通過每經全媒體平臺進行直播。本次論壇以“成長2022”為主題,來自國內6家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屆時將齊聚一堂為廣大投資者2022年的投資計劃獻計獻策。
而這6名首席經濟學家都有著豐富的從業經歷和深厚的學術背景,其中不乏一些業內公認的資本市場“意見領袖”:
李迅雷,現任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泰機構業務委員會主任;中國證券業賣方研究體系的開創者,從事宏觀經濟、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30多年。他被多所大學聘為兼職教授,同時還參與過多次中央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2017年,李迅雷在國內提出一個比較鮮明的觀點——中國經濟進入存量經濟主導時代。2018年李迅雷在發表的文章《買自己買不到東西》中提出了資產過剩時配置核心資產的邏輯。而這些觀點都對近年來居民財富配置、資本市場趨勢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本次論壇,李迅雷的演講主題是“2022年中國經濟將穩中有進 財政政策有更大釋放空間 ”。
劉煜輝,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天風證券特邀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其觀點的風格素來以敢言、犀利著稱。例如,近期,他的發言“如果你的資產是在老周期的漩渦之中,你從投資這個角度獲得的感受就是水深火熱;如果你的資產頭寸、資產敞口開在新世界新周期中,你獲得的是一種鮮衣怒馬的感覺”獲得了許多投資者的共鳴。本次論壇,他的演講主題是“2022年宏觀經濟及市場前瞻”。
邵宇,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學特聘實踐教授,曾獲2014年度中國青年經濟學人,上海十大青年經濟人物,對全球化趨勢有著深入研究。近期,邵宇明確指出:“只有產業和技術革命才能擺脫人類最大的困境。從傳統商業銀行到投資銀行,包括最新的北交所的橫空出世,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了一條路徑,這是資本市場和金融改革要做的工作。從科技、從產業集群到人力資本和教育、到金融,必須完成這樣的閉環,才能不浪費深度城市化所提供的彈性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贏得未來。”本次論壇,他的演講主題是“后疫情時代:重構底層邏輯和估值體系 ”。
徐高,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總監、公司執委會委員,曾任瑞銀證券高級經濟學家、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兼職經濟學家及研究助理等職。2020年12月底,徐高在《每日經濟新聞》年度特刊上撰文《疫情、紙幣與中國產能》,明確指出:“紙幣體系下政府所擁有的無限貨幣創造能力,與中國龐大產能的結合,讓經濟社會有了快速從疫情沖擊中復蘇的能力--這是新冠疫情與之前全球大疫情最大的不同。”“在新冠疫情走向終場的過程中,重估中國將是全球資產市場的一大趨勢。中國股票價格的上升、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都將是這一趨勢的體現。”這些論點通過2021年中國經濟強有力的增長韌性(尤其是出口超預期的表現)、人民幣升值、A股結構性行情獲得了佐證。本次論壇,他的演講主題是“重回政策市 ”。
此外,在此次論壇中,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斌、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也將發表精彩演講。何曉斌的演講主題是“我國明年經濟總量增速依然會是世界第一”;高瑞東的演講主題是“2022年全球經濟與中美形勢展望”。
據Choice數據統計,盡管截至目前2021年各大指數紛紛飄紅,但個股之間的分化卻勝于往年,對普通投資者的操作難度也有所加大。事實上,自2017年以來,結構性行情一直是 A股的顯著特征。
展望即將到來的2022年,市場又將呈現哪些新的局部熱點?還有哪些潛在的風險因素值得關注?12月23日下午,相約“中國投資價值趨勢論壇”,零距離傾聽六大首席經濟學家的精彩演講,相信將對你2022年的投資決策多有助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30003134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