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1 16:18:03
◎根據2021年11月第4周、12月第1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68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
◎11月第4周、12月第1周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1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億利潔能旗下企業連收3筆環保罰單、兩家上市公司自身現環境風險……2021年11月第4周、12月第1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56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11月第4周、12月第1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68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其中,34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15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11月第4周、12月第1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5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11月第4周、12月第1周)
總體來看,在2021年11月第4周、12月第1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68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68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上海第二,廣東排名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11月第4周、12月第1周登榜的68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1300.56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2525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登榜的68家上市公司中,再度出現兩家上市公司自身受到環境行政處罰。
其中一家為風電領域上市公司吉鑫科技。吉鑫科技創立于2003年,多年扎根于風電領域,公司兩大主要業務為研發和生產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用零部件及對風電場投資與開發。
此次吉鑫科技被罰,則緣于2021年7月30日,江陰市環境監測站對該公司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顯示,該公司噴漆房排氣筒非甲烷總烴平均值為249mg/m3,超過排放標準。吉鑫科技由此被罰1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吉鑫科技本身在2021年度無錫市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中,名錄類別為土壤環境。
本期自身暴露環境風險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上海石化則為國家重點監控的污染企業。上海石化2021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屬于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國家重點監控的污染企業。不過,上海石化同時在今年半年報中顯示,其在過往擁有多個環保綠色稱號,包括于2019年9月16日獲準繼續使用“中華環境友好企業”稱號,以及2019年12月27日,通過中石化集團公司HSSE委員會審定,上海石化獲得“中國石化綠色企業”稱號。
但今年上海石化環境表現卻出現了新情況,其被披露出現了超過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水污染物情況,因這項環境違法行為,上海石化被責令改正并被處以罰款34萬元。
另一方面,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均未在近期公告中提及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2021年11月第4周、12月第1周,數據庫搜集到83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68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上市公司億利潔能旗下的億利潔能科技(廣饒)有限公司連收3筆罰單,累計被罰116.25萬元。
這3筆環保罰單均來自于2021年7月21日,執法人員對該公司進行了調查,發現該公司未按國家規定申報危險廢物;在未重新申請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情形下排放污染物;未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開展自行監測。因這三項環境違法行為,億利潔能科技(廣饒)有限公司被分別處以了70萬元、30萬元和16.25萬元的罰款。
旗下公司暴露大量環境風險,另一方面億利潔能正表示著要立足“黃河大保護”國家重大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以“光伏治沙新能源”為主業的戰略目標。億利潔能近期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將引入戰略投資者——三峽集團所屬三峽能源聯手三峽資本共同設立三峽鄂爾多斯公司,戰略投資億利潔能,將持有億利潔能11.1722%的流通股。對于此次權益變動,億利潔能稱將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未來,億利潔能將聯手三峽能源,依托控股股東在我國西部沙區的資源優勢,立足“黃河大保護”國家重大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黃河沿線實施固沙光伏、風電、氫能、儲能、光熱和生態綠化治沙的保護黃河“雙向碳中和”工程,因地制宜打造國家級“風光氫熱儲+現代農牧業”一體化示范工程。
在雙碳目標下謀求變化的還有近期將證券簡稱進行了更改的兗礦能源。作為一家煤炭上市公司,在更名公告中,兗礦能源指出,公司將積極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拓展新產業布局,致力于打造全球一流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公司名稱變更為“兗礦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變更為“兗礦能源”,能夠更加全面反映公司業務內涵和產業布局,適應經營管理及業務發展需要。
但拋棄了原有名稱——兗州煤業,以兗礦能源重新出發的上市公司,仍在面臨著旗下公司環境風險高發的情況。其中,兗礦能源旗下的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因該公司配套建設的塊煤洗煤廠未經驗收,即投入生產,而被處以了罰款30萬元。
這也并非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今年第一次受到環境處罰。歷史數據顯示,今年3月9日,執法人員對該公司進行了調查,發現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金雞灘煤礦鍋爐排放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長時間超標,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由此被處以了20萬元的罰款。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新城控股便因其合營企業瑞安市鴻熹置業有限公司受到環境處罰而登上環境風險榜。數據顯示,2020年10月12日,執法人員發現該公司在溫州瑞安市瑞祥新區03-4地塊翡翠悅府涉嫌未取得排水許可向城鎮排水設施排放污水,瑞安市鴻熹置業有限公司由此被責令改正,并被處以罰款22萬元。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11月第4周、12月第1周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15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
本期,在北交所剛剛上市的齊魯華信旗下的山東齊魯華信高科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10000噸/年催化新材料和高端催化劑項目邁過環評關。
該項目批復信息顯示,項目總投資80000萬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晶化車間、后處理車間(交換過濾車間)、催化劑車間以及動力車間、實驗化驗分析車間及辦公室等;同時配套建設輔助工程、污水處理、廢氣治理等環保工程。
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文件則顯示,擬建項目設計年產汽車尾氣治理新材料2000噸、高端Y型分子篩3000噸、負載型催化劑4000噸、共沉淀型催化劑1000噸。此外,擬建項目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3.7億元,利稅3.04億元。
作為新登錄北交所的上市公司,齊魯華信的核心產品便是應用于石油化工催化和環保催化的分子篩,其為國內主要的催化劑分子篩系列產品生產企業之一。
除上述項目外,11月第4周、12月第1周,大北農、德展健康、百川暢銀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生高淼森、牛盈博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6955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