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丨跨界并購須謹慎 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5 10:10:58

每經評論員 胥帥  

最近,兩個終止并購的上市公司引發市場較大關注。吉宏股份和眾興菌業兩家企業,都想跨界“買醉”,但最終都未成行。它們“買酒”的過程有一大共性——當市場概念正熱、人潮鼎沸時,將并購事宜掛在嘴邊;當市場概念退潮、歸于平淡時,又將并購棄如敝履。

有時候,企業經營很符合人性,情緒永遠都是追漲殺跌。新能源刺激鋰價,現在鋰行業熱度和年初“醬酒熱”沒多大區別。碳酸鋰價格“跌入泥土”之時,行業并購也是無人問津,當價格沖上高位,標的企業又是門庭若市。

10月中旬,金圓股份宣布收購西藏一家鋰企。從當時算起,金圓股份差不多在一個月內第三次收購資產,均與“鋰”有關。金圓股份也是跨界,從傳統水泥到新能源。這類傳統企業想要并購,心情可以理解。市場需求決定市場容量,類似水泥這類傳統產業,今年還能守住一畝三分地,到明年可能只剩兩分。市場的殘酷無情在于,誰不能獲得未來的現金流,誰就會被淘汰。

企業要不斷進行經營機制調整,應對未來的風險和不確定性,跨界并購也可視作這種調節的一種,但關鍵是跨界就一定能成功嗎?多元經營和專注主業,一直都被看作企業經營的方向競爭。更理論一點,兩種路線接近半專業分工和全專業分工的界定。

經濟學家楊小凱曾在超邊際分析里闡述兩種模式的區別,多元經營的最大難點就是學習費用。從來不會打地基,就想去建房子,最終成品很難牢靠。

跨界企業愛用多元業務的說辭來搪塞。很多時候,這是一種假想的實驗室模型,不同業務投入產出比面臨邊際效用核算,但這種經濟核算是靜態核算,跨界的未知和不確定性會比早先了解的要復雜更多。學習費用不是簡單的成本疊加和材料預算,而是一種預期投入。學習費用高意味著預期的投入和實際運營有差值,差值越大就說明轉型難度越高。

游戲并購熱、影視并購熱、芯片并購熱等,從過去來看,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比如賈躍亭當時對造車業務的全面鋪開;寶能又是要做地產,又要做新能源車,還要搞調味品;中潛股份這些所謂妖股更是五花八門,誰熱就碰誰。現在的風口從游戲、影視變為鋰礦、白酒,但萬變不離其宗,經濟規律是不變的。

高額的學習費用超過預算機制,結局便是資產清算。風口浪尖上搞并購,企業還要承擔高估值壓力,企業要付出比平時更高的成本和代價去收購標的,最后風險也會更大。

企業有真跨界,也有假并購。筆者認為,對于那些炒概念的假并購,監管要重拳打擊,不能讓割韭菜的一幕重現。而對于并非炒概念的跨界并購,上市公司應在股權回購、業績承諾以及盡調方面下功夫。盡管只有重大資產重組會強化業績承諾,但上市公司要為股東負責,有些東西不去強調,也是可以主動作為的。一方面需要聘請更多的審計機構,核查資產質量、技術工藝以及客戶、供應商、預付款方的關聯關系。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跨界并購時應盡量加入業績承諾,強化目標和考核約束,為不確定的風險兜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