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29 15:34:39
每經編輯|何小桃 易啟江
近年來,人口問題總能引發熱議。29日,#安徽出生人口呈現斷崖式下降#登上熱搜。
據安徽省全員人口數據庫統計,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別為98.4萬、86.5萬、76.6萬、64.5萬、53萬(預測),年增長率為-12.1%、-11.4%、-15.8%,-17.8%,整體呈斷崖式下降趨勢。
出生人口斷崖式下降
安徽擬出臺新政
安徽省政府網站顯示,9月27日至2021年10月26日,《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向公眾征求意見。
意見稿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結婚的公民,除享受國家規定的三天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天;女方在享受國家規定產假基礎上,將延長產假九十天;男方享受三十天護理假;在子女六周歲以前,每年給予父母雙方各十天育兒假。職工在前款規定的產假、護理假、育兒假期間,享受其在職在崗的工資、獎金、福利待遇。意見稿提出,建立生育補貼制度。生育補貼具體辦法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同時公布的關于《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說明提到,安徽省出生人口連續4年減少,人口形勢極為嚴峻。據安徽省全員人口數據庫統計,2017年至2021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分別為98.4萬、86.5萬、76.6萬、64.5萬、53萬(預測),年增長率為-12.1%、-11.4%、-15.8%,-17.8%,整體呈斷崖式下降趨勢。
據第一財經報道,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分析,現實生活中婚戀、生育、教育、養育的成本居高不下,已經成為了人們普遍的負擔,嚴重影響了生育動力。盡管有不少人有生育的意愿,但現實壓力大,導致不愿生、不敢生,加上一些身體的原因生不了。
為何斷崖式下滑?
對于安徽省出生人口“呈斷崖式下降趨勢”,有網友分析表示,“最大的原因是,大量安徽年輕人到江蘇浙江落戶去了。”
那么,現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9月28日,“浙江發布”公布了一組長三角的人口數據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參考。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數據測算,2020年末,長三角常住人口總量達2.35億人,比2019年居世界第5位的巴基斯坦人口(2.17億人)還要多,占全國大陸人口的比重由2010年的16.1%升至16.7%。
長三角常住人口比2010年增加1961萬人,年均增長0.87%,增幅遠大于全國平均水平(0.53%)。10年前,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961萬,長三角地區10年來增加的人口與此相當。
長三角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中,江蘇居第一,浙江反超安徽居第二。10年來,浙江和江蘇分別增加1014萬和609萬人,占長三角人口總增量的51.7%和31.0%,其中,浙江人口年均增速為1.72%,遠高于上海、江蘇和安徽。安徽人口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普查數據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常住人口中,浙江流動人口最多,達2556萬人,10年增長37.3%,其中6成多來自外省(1619萬人)。
上海常住人口中,外省來滬人口達1048萬,占42.1%。
江蘇有流動人口2366萬人,10年增長51.1%,其中4成多來自外省(1031萬人)。
安徽流動人口規模(1387萬人)為三省一市中最小,但增速最快,10年增長144.6%,其中88.8%為省內流動。
各地出臺鼓勵生育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三孩政策實施以來,各地正在出臺生育支持政策細則。
正如上述意見稿,安徽提出要增加婚假十天,延長產假九十天,男方享受三十天護理假,增加父母的育兒假。
各地的生育補貼更是層出不窮。
據“湛江日報”微信公號,廣東廉江營仔鎮包墩行政村黃竹根自然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9月1日張貼出《資助黃竹根林族兄弟生育子女的公告》,黃竹根村鄉賢林祥為響應國家生育政策解決村民“生易養難”的問題,決定資助自2021年9月1日起出生的嬰兒,給予每名嬰兒每月3000至3300元育兒補貼,資助至兩歲半。每名嬰兒共計可獲得9萬元或9.9萬元,直到數百萬元資助金用完為止。
另外,近日,甘肅省臨澤縣發布《臨澤縣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提出一系列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支持措施。
圖片來源:臨澤縣融媒體中心
對在臨澤縣公立醫療機構生育二孩、三孩的臨澤戶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發放5000元育兒補貼,三孩每年發放100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三歲。
在轄區內公辦幼兒園就讀的臨澤戶籍常住家庭,二孩每生每學年給予1000元的資助,三孩每生每學年給予2000元的資助。
對生育二孩、三孩的臨澤戶籍常住家庭,在臨澤縣城區購買商品房時給予4萬元的政府補助
編輯|何小桃 王嘉琦 易啟江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第一財經、浙江發布、
湛江日報微信公眾號、臨澤縣政府網
德爾塔毒株全球大流行,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