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06 12:52:33
◎中芯國際CEO趙海軍稱:“先進制程產品平臺開發繼續推進,客戶拓展與產品多元化的儲備效應逐步顯現出來。二季度先進制程產能利用率爬升,業績好于預期……但是由于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產能擴充速度受到限制,先進制程尚未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每經記者|朱成祥 每經編輯|魏官紅
8月6日早間,中芯國際召開2021年第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高永崗、聯席首席執行官趙海軍介紹了公司第二季度財務、市場、運營及各工藝平臺情況。
對于第二季度的業績增長,高永崗表示:“業績成長的主要動力是出貨增加、產品組合優化以及價格調整。”對于全年業績預期,高永崗認為:“今年(2021年)稅息折舊及攤薄前利潤預計超過30億美元。”
趙海軍認為:“‘宅經濟’對于萬物互聯的需求持續給芯片制造行業帶來市場機遇。”
趙海軍表示,市場的需求主要來自三個部分:第一,原有的存量需求依然穩固;第二,各類產品升級帶來的增量,例如4G到5G、普通充電到快充的產品遷移,電動汽車及充電樁的上量,智能家居的短距互聯通信,以及碳中和行業(光伏)逆變器的推行等,使得單一終端產品的硅面積增加,也使得總使用量大幅增加;第三,行業形態發生轉移,本土生產、在地生產的需求大大增加。這三部分需求疊加在代工領域,就造成了行業的產能供應不足。
“缺芯”之下,中芯國際產能是如何進行分配的?
趙海軍表示:“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秉承一貫的產能分配原則,優先滿足長期戰略客戶,然后是高價位、高毛利產品,以及客戶重要產品的需求。”
按應用分,中芯國際銷售收入主要分為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消費電子以及其他應用,銷售占比分別為32%、12%、25%和31%。其中,趙海軍著重強調了消費電子,其表示:“各應用銷售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成長,其中消費電子環比增長50%,體現了宅經濟推動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的興起。往細了看,數碼相機、傳統家電等相關產品是消費電子中成長最快的應用,銷售收入環比翻倍。從產品平臺來看,大小頻高壓驅動芯片延續一季度的快速成長態勢,二季度銷售收入環比成長56%,另外攝像頭、特殊存儲、電源管理等平臺也表現不俗。”
在問答環節,趙海軍又詳細補充了各細分市場的工藝制程。“射頻、MUC芯片是40納米制程,高壓驅動是55納米和40納米,特殊存儲主要是55納米。”
對于外界普遍關心的先進制程問題,趙海軍稱:“先進制程產品平臺開發繼續推進,客戶拓展與產品多元化的儲備效應逐步顯現出來。二季度先進制程產能利用率爬升,業績好于預期,預計今年全年對公司整體毛利率的不利影響,從10個百分點下降到5個百分點左右。但是由于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產能擴充速度受到限制,先進制程尚未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對于先進制程產能情況,趙海軍指出:“去年年底,我們設備就已經達到1.5萬片/月,但是(實際)產能并沒有那么多。當時,由于原有的大客戶不再(需要)生產,我們導入了很多新的客戶和不同的產品平臺,但這件事大概需要半年左右時間才能實現。”
“現在很高興地跟大家講,我們的FinFET(14納米及以下制程)的產能已經達產1.5萬片/月,客戶也比較多樣化,不同的產品平臺都導入了。目前來看,(FinFET)產能處在緊俏狀態,供不應求,很多客戶和新的產品還在不斷進來。由于我們(FinFET)產能很小,所以對未來訂單我們并不很擔心。”
值得一提的是,有提問者關注到R&D(研發費用)部分:“R&D未來每個季度會穩定在低于1.5億美元的水平嗎?”
對此,趙海軍表示:“這個不確定,未來R&D會逐漸增加。去年三季度、四季度R&D有所下降,主要因為客戶的要求太迫切,我們為了滿足客戶提拉出貨的要求,把我們的工程片放緩了。但是R&D是公司的未來,我們一定會把這些調整都補回去。”
中芯國際2021年計劃資本支出為43億美元,而一季度、二季度實際資本開支僅為7.71億美元、5.34億美元,合計13.05億美元。有提問者表示:“上半年資本開支僅花了30%,因此想了解如何保持全年43億美元資本開支計劃不變?”
趙海軍回答稱:“設備到達主要發生在下半年,產能主要體現在四季度或者來年第一季度。(2021年)12月,北京廠12英寸要實現增加1萬片/月的出貨目標;8英寸主要在天津廠、深圳廠,第四季度擬實現增加4.5萬片/月的產能目標。”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