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07 12:25:22
◎王宏: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耕地紅線。根據全國國土“三調”底圖,動態監測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非糧化”情況。以制止“非農化”“非糧化”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利用、補充耕地管理等為重點,持續深化土地督查,扎實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
每經記者 張懷水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廖丹
7月7日,國新辦就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近年來,我國在推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至2020年三年累計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41萬畝,處置閑置土地290萬畝。“十三五”時期,建成綠色礦山953家,違法圍填海活動顯著下降。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表示,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將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耕地紅線。根據全國國土“三調”底圖,動態監測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非糧化”情況。以制止“非農化”“非糧化”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利用、補充耕地管理等為重點,持續深化土地督查,扎實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
其次,加快建立健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王宏指出,加快建立“多規合一”的規劃編制審批體系、實施監督體系、法規政策體系和技術標準體系。按照“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要求,完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規劃實施監督和用途管控機制。
“三是全面推進資源高效利用。加快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加快推進‘已批未填’‘未批已填’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同時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王宏說。
四是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王宏介紹,落實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加快綠色礦山建設,持續推進“藍色港灣”整治行動和海岸帶保護修復。
此外,王宏進一步表示,五是加強科技創新支撐。深入開展地球系統科學、生態系統水平衡等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應用。加強陸海衛星工程和海洋衛星地面系統建設,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
六是推動各項改革落地生效。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平衡表編制試點,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及“凈礦”出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