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8 20:00:36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陳少軍表示:“我國化妝品行業的真正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品牌積累時間尚少,高端產品更是如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消費者認知度的提高,中國絕對會出現本土高端品牌。”
每經記者|舒冬妮 實習生 程雅 每經編輯|湯輝
“中國是資生堂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場,我們認為在前端必須要有一個團隊專門聚焦中國消費者。”近日,資生堂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高級副總裁周濤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2019年1月,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集團設立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業務中心,當時資生堂稱“作為總部直轄組織,(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將成為緊盯中國市場動向,推進現有企業創新和新業務發展的據點。”
時隔兩年,資生堂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在中國業務開展如何?對中國市場的感知有何變化?投資項目有哪些方向?近日,周濤聲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周濤聲對記者分析,目前中國確實興起很多新銳品牌,但它們主要偏大眾化,而高端品牌市場仍偏空白,中國國內的高端品牌仍以國際品牌為主。根據數據,日本的高端品牌市場占有率已達半數,而國內高端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尚未達到同等水平,因此資生堂在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基于市場判斷,周濤聲認為,在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絕對會出現本土的國際高端品牌,因此,資生堂中國事業創新投資室的工作之一就是尋找和投資一些本土品牌,幫助和培養其發展。
此外,她還針對項目投資方向做出了說明:一方面是外用產品,除了美妝護膚產品,會拓展至美容儀器等品類,另一方面是美容食品,口服等內用產品。具體在選擇投資或合作的企業時,資生堂更傾向于已經有一定的消費者基礎和認知度的品牌,運用資生堂在美妝行業多年的研發積累,供應鏈和渠道方面的完善體系和能力賦能,以及營銷推廣的優勢,進一步幫助這些品牌提升規模和品牌力。
“現在中國市場的內服美容食品并沒有成熟,只是在剛剛開始的階段,像代餐等功能性食品的市場非常廣闊。”周濤聲說,“中國一直有以內養外的美膚傳統,順延至今現代消費者也日益關注口服美容產品是否真的有效并健康。相較于護膚品和醫美,口服美容更溫和持久,必將成為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
周濤聲還提到,在疫情期間,由于消費者長期居家,消費行為也進一步內遷,比如美容儀器得到了相對較大的增長。她認為在未來,由科技加持的美容產品和服務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5月28日,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理事長陳少軍告訴記者,“化妝品是一個品牌效應較之其他行業尤為突出的產品,而品牌是需要積累的,我國化妝品行業的真正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品牌積累時間尚少,高端產品更是如此。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消費者認知度的提高,中國絕對會出現本土高端品牌。日本的化妝品發展也同樣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中國本土品牌的發展實際上是在與外資品牌的競爭中不斷提高的。”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會長范君也表示,本土化妝品品牌在高端的優勢和機遇在于演繹和彰顯中國文化,而劣勢在于產品的同質化及科技、創意上的投入不足,原創能力缺乏。國內化妝品公司對高端品牌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還不夠準確深入,缺乏工匠精神。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品牌必須具備全球領先的品質和與眾不同的特點,要在提高自身品質、體現獨特性和稀缺性以及創造品牌故事等方面下功夫。“在這個過程中,與國際高端品牌的合作是一條很好的路徑。”范君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