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10 14:35:41
每經評論員 王郁彪
“活體寵物盲盒”生意再被推至輿論風口浪尖。
近日,成都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志愿者在成都市金牛區荷花池中通快遞網點,發現了百余只被打包好的貓、狗等活體動物正被當成普通貨物發往外地,該批快件被動物保護人士攔截。事件迅速引發網友廣泛熱議,隨即登上熱搜。
隨后,中通快遞發布通報稱,暫停涉事網點快遞攬收業務,全面自查并配合相關部門調查;相關人員停職,加強網點培訓等。5月6日,“寵物盲盒”抽檢結果出爐,30只貓狗身上均攜有細小病毒,已送治療和隔離觀察。
這當然不是活體動物運輸第一次暴露在大眾視野。“盲盒經濟”火熱的當下,獵奇的“新模式”,更是加劇了諸如貓、狗、龜、兔、鸚鵡等動物活體的售賣與流通。在部分電商平臺搜索欄里打“動物+活”字樣,這些不明安全性的小動物被明碼標價、售賣,通過快遞等運輸方式流通,已然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寵物盲盒”被曝出后,央視發文痛批,買賣盲盒動物的行為將快樂建立在動物痛苦、甚至失去生命的基礎上,是娛樂的異化。遵從人性,尊重法律,人心不盲,就不會有如此惡劣、出格的盲盒。
在筆者看來,“寵物盲盒”變“寵物亡盒”,畸形市場現象大肆橫行背后,正逐漸誕生一條灰色產業鏈:賣家做著“帶血生意”,牟取暴利;電商平臺上長期充斥著活體動物、“寵物盲盒”交易,其放任違規商家,存在嚴重的監管漏洞;快遞公司缺乏檢疫證明,違法寄遞活體動物;消費者則為滿足獵奇心理,缺乏對生命的尊重。
筆者注意到,《郵政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規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各種活的動物”。《動物防疫法》更是明確規定,運輸動物必須附有檢疫證明。此次涉事的中通快遞網點至今仍未回應該批活體貓狗是否有合格的檢驗檢疫證明。
特別是國家郵政局也于每年定期向全行業發出通知,要求規范活體動物寄遞、嚴厲打擊非法寄遞野生動物及其制品行為。作為這個灰色產業鏈的重要環節,負責運輸流通的快遞公司無視法規細則,明知故犯;有利可圖,因而屢禁不止。
“寵物盲盒”違規寄遞活體動物,撕開的是快遞公司漠視寄遞安全的“口子”。不只是活體動物違規寄遞,國家郵政局頒布的《禁止寄遞物品指導目錄》中,包括毒品、瀕危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快遞公司違規寄遞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筆者認為,盲盒經濟火熱的當下,灰色交易似乎找到了“保護傘”,想要根除灰色交易現象,務必要“掐斷”中間流通環節。一方面,電商平臺應嚴格監管平臺售賣商品,禁止違禁寄遞物品上架;另一方面,快遞公司更應嚴格遵守寄遞規范,切實落實網點寄遞安全檢查,莫讓盲盒成為灰色交易的“保護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