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不起眼的大生意:1只手機殼賣3.5元還包郵 廣東工廠如何從虧千萬到賺千萬?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7 20:21:45

◎只賣3.5元的手機殼,還包郵,怎么賺到錢的呢?

每經記者 劉玲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工人正在加工手機殼。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脫胎于華強北的手機配件產業正在經歷產業十年的新一輪洗禮。

2010年,隨著iPhone 4的誕生,智能手機逐漸步入正軌。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的華強北山寨機商家,紛紛轉向了手機殼生意。那個時候,是手機殼行業的黃金時代。

但是,隨著近幾年手機殼行業的井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工商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共有1.07萬家手機殼相關企業,廣東省以6921家企業排名第一,并且在新冠疫情下,外貿受阻疊加手機出貨量下滑,許多手機殼工廠去年初虧損近千萬,一度陷入經營困境。

行業洗牌期來了,在廣東經營手機殼工廠的吳嘉源和陳勁松選擇踏上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分別于去年4月和9月,加入了阿里C2M的“超級工廠計劃”,試圖尋找新的突破口。

“我們工廠之前一直是在1688上做批發生意的,零售也嘗試做過,開了一家天貓店,但是我們缺運營方面的人才,所以一直搞不起來,現在天貓店處于沒人管的狀態。”深圳市迪菲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菲帆)老板陳勁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實際上,迪菲帆只是中國制造工廠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670萬工廠中至少有80%仍沒有“直面消費者”的能力。阿里巴巴全國產地中心負責人陳盛也提到,“分銷能力弱、爆品研發缺乏參考、線上完整實力表達能力缺失”是中國工廠當下普遍存在的三大痛點。 

手機殼。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紅海”中的傳統手機殼生意

手機殼的興起,離不開iPhone。在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功能機盛行的年代,抗摔是手機的必備功能。2010年,iPhone 4橫空出世,大屏幕、易碎的智能手機進入市場,保護手機的手機殼行業應運而生。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NPD Reaserch的數據,75%的智能手機用戶會為手機配備至少一個手機保護套/殼,其中25%的人擁有不止一個保護套/殼。

IDC預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15.74億臺,僅以手機出貨量數據為基礎,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保護套/殼的增量需求至少在15.74億個以上。

中國電子第一街深圳華強北,便是全球手機殼的集散地。數據顯示,深圳共有5600多家手機殼企業,占全國50%以上。iPhone的十年,是手機殼的黃金時代,華強北也曾盛行“賭殼”:iPhone新品發布前,許多手機殼商家豪擲幾百萬“買”iPhone新款手機數據,iPhone新款上市后,就能大賺幾千萬。

雖然在智能手機“大行其道”之下,手機殼需求不斷增長,但是隨著入局的玩家越來越多,需求之下是各大手機配件生產、銷售商家、品牌商之間激烈的競爭。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廣東多家手機殼制造工廠,深入了解傳統手機殼工廠的生存現狀。

“因為手機殼市場幾乎是零門檻,只要確定手機殼采用什么材質,然后根據手機殼形狀做模具,就能拿到市場上銷售,所以競爭很激烈。”深圳聯合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通)的老板吳嘉源告訴記者。

在吳嘉源看來,傳統的線下手機殼生意的交易環節太多,利潤空間并不大,“客戶來我們這里批發,他想賺錢的話,就需要壓低我們的批發價,然后再提高一些價格賣給消費者,賺兩頭的錢,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數據顯示,廣東手機殼工廠占比近六成,產業帶優勢明顯,但產能過剩、拖欠貨款、山寨抄襲、價格戰不斷等一直是手機殼行業的痼疾。再加上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疊加手機出貨量下滑,手機殼工廠難上加難。

廣東一家手機殼生產商——東莞市啟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玻光電)的總經理程劍峰告訴記者,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工廠虧損了近千萬元。而實力較強的迪菲帆也是如此,其自有工廠+獨立模房+生產倉儲面積達4000平方米,是多個知名手機殼品牌的代工廠,但是也在疫情影響下,訂單量大幅下滑。

對于手機殼生產商來說,疫情影響疊加手機出貨量下滑,手機殼訂單減少,但是人工、機器折舊、開模等成本卻幾乎不變,一時間陷入開工即虧損的境地。因此,如何去觸達更多消費者,是這些公司必須面對的一大難題。 

工人正在用機器制造手機殼模具。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手機殼3.5元包郵,怎么賺錢?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響,國際供應鏈受到嚴重波及,大量海外訂單延遲甚至取消,給外貿工廠帶來空前挑戰。轉型做內銷,似乎成為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地外貿工廠的突圍之路。

在此背景之下,2020年3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上線了淘寶特價版,試圖通過數字商業、智慧物流、普惠金融等基礎設施能力,幫助中國工廠恢復生意、打開銷路。

此前,迪菲帆唯一入駐的線上平臺便是阿里1688,在上面承接各種規模的訂單。迪菲帆老板陳勁松告訴記者,工廠也曾嘗試做過零售電商,開了一家天貓店,但是由于缺乏運營方面的人才,所以天貓店就擱置了。

因此,在疫情沖擊下,數字化能力成為迪菲帆的一大短板。陳勁松告訴記者,當淘寶特價版的“小二”聯系陳勁松邀請其工廠入駐淘寶特價版時,其實有點猶豫,因為毫無電商零售運營經驗,不知道會不會做不起來。

工廠給品牌代工,在層層流通環節的盤剝下,利潤率較低,并且因為缺乏渠道而遠離市場,這些都是長期以來中國制造業工廠大而不強的原因。

“中國的制造工廠最擅長的是生產制造,但對它們來講找銷路一直很難。”阿里巴巴副總裁、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表示:“那我們(淘寶特價版)能幫它們的第一點就是為它們搭建全網分銷網絡,讓它們可以連接各種新零售、新經濟;第二點就是讓它們在數據驅動下,連接和了解消費者,生產消費者真正需要和喜歡的爆品。”

2020年9月,迪菲帆正式加入阿里C2M的“超級工廠計劃”,嘗試1688+淘寶特價版的批零一體打法。在淘寶特價版上,迪菲帆只賣基礎款的透明手機殼,于是采取了“像優衣庫賣基本款一樣賣手機殼”的方式,只賣6個SKU。不僅如此,陳勁松不需要運營,只需要將產品發貨到菜鳥倉,消費者下單,菜鳥倉發貨。

陳勁松在工廠車間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示了一款四角防摔手機殼,他稱,該款手機殼只賣3.5元,還包郵,但是在淘寶特價版上還能保持至少10%以上的凈利潤。

這是為什么呢?陳勁松向記者解釋稱,除了生產設備成本外,一款手機殼的最大成本便是“制模具”,一套模具需要兩萬元左右的成本。也就是說,這套模具如果做1000個手機殼,成本就要分攤在1000個上,如果是100萬個呢?“我們6個SKU一年賣了近4000萬只,成本攤開后就低了,就算3.5元還包郵,我們的利潤還是有的。”陳勁松輕松地說。

數據顯示,入淘寶特價版產地倉的大部分商家,物流時效比傳統提升5小時,平均物流成本降低15%。利用其產地倉物流系統,工廠將發件時間延長3個小時后,80%以上的訂單實現了48小時以內“下單-發貨-簽收”。

在陳勁松看來,數字化生產的優勢就在于直接面對消費者,優化產銷全鏈條。“薄利多銷”不再是壓縮自身的利潤空間,讓利給消費者,而是壓縮中間流通環節,規模化擴大產能,集約出效率。據了解,“批零一體化”后,迪菲帆2020年產值超1億元,凈利潤上千萬。

拓銷路只是一個維度,數字化能力還能幫助工廠用零售端的數據來指導生產和批發。據程劍峰介紹,有一次他從銷售數據上發現,有不少消費者喜歡某款手機的手機殼。“每月下來,都能累計銷售3000多只,足夠撐起開一條生產線。”他說,這隨后給他帶來了2000多萬元的批發訂單。 

手機殼生產線。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玲 攝

C2M模式下的超級工廠

所謂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模式,便是用戶直連制造、消費者直連工廠。與常見的銷售模式不同,C2M跳過了品牌商、代理商、最終銷售終端等渠道和中間環節,因而可以實現對中間成本的節省。

2018年9月,馬云在云棲大會上拋出了“新制造”的概念,而其內核實際上便是C2M的理念。“新制造”概念提出后不久,阿里巴巴首先在淘寶內部啟動了C2M舉措。2018年11月,淘寶升級了天天特賣,天天工廠項目也隨之啟動。

2019年3月,阿里巴巴重啟了聚劃算,并將其與天天特賣整合,構建了C2M的整體布局。2019年底,阿里巴巴在淘寶事業群下設C2M事業群,正式將C2M上升到了公司戰略層面。彼時,和淘寶特價版一起亮相的還有“超級工廠計劃”和“百億產區計劃”,三大舉措并稱為淘寶C2M戰略的三大支柱。

與此同時,拼多多、京東、蘇寧等大型電商平臺也相繼涌入了C2M,試圖分一杯羹。

2018年12月,拼多多開啟了C2M的全面布局,啟動了“新品牌計劃”,采用C2M模式與制造商共同打造爆款產品。2019年8月,京東開始在其旗下的“京東京造”啟動C2M個性定制服務。2019年10月,蘇寧正式發布蘇寧C2M生態……

電商平臺紛紛跑步入局C2M的背后,實際上是中國工廠數字化能力的缺失。數據顯示,在中國670萬工廠中至少有80%仍沒有“直面消費者”的能力,沒有數字化。陳盛認為,“分銷能力弱、爆品研發缺乏參考、線上完整實力表達能力缺失”是中國工廠當下普遍存在的三大痛點。

汪海表示,C2M的優勢在于提早預判市場趨勢,做好計劃。具體而言,C2M即電商平臺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洞察到消費端的需求,同時反饋到生產端,幫助工廠提質增效,減少工廠前期的資金或者測款、選款的難度和壓力。

不過,在制造業的互聯網轉型中,C2M模式實際上只適用于部分行業。申萬宏源研報表示,C2M的行業主要分布在一些弱品牌化標準品,比如服飾類、電子產品配件類、日用品類,這些品類有弱品牌、工藝標準化、單價較低等特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手機殼 賺錢 C2M 華強北 數字化轉型升級 超級工廠計劃 1688 阿里巴巴 拼多多 京東 蘇寧 淘寶 外貿工廠 淘寶特價版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