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7 16:01:07
◎教育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學前教育是教育扶貧的主攻陣地。
◎推進偏遠鄉村地區的教育條件改善升級,著力破解“村空、鄉弱、城鎮擠”問題。
每經記者 陳利 每經編輯 魏文藝
隨著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如何繼續堅持教育援助,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楊鏗為2021年全國兩會帶來3份議案,其中一份就是《關于補齊偏遠鄉村學前教育短板 助推鄉村振興的建議》。
楊鏗表示,教育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學前教育是教育扶貧的主攻陣地——這也是藍光集團近年來的扶貧經驗。因此,他建議加大政策力度,深耕薄弱環節,堅持教育扶智,補齊偏遠鄉村學前教育短板,逐步實現基本教育資源均等化,推進偏遠鄉村地區的教育條件改善升級,著力破解“村空、鄉弱、城鎮擠”問題。
此外,他還提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議中央盡快出臺“十四五民營企業發展指導規劃”,讓“好政策的源頭活水能澆到民企的根上”;大力推進干細胞臨床轉化機制革新,建設專項機構、有機融合各相關方,并搭建資金引導平臺和人才培養體系,以加快生物醫學領域戰略新興產業孵化。
全國人大代表、藍光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楊鏗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十四五”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鞏固脫貧攻堅勝利成果,譜寫鄉村振興嶄新篇章,正成為嶄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教育扶貧則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環節,學前教育是教育扶貧的主攻陣地——這是藍光集團近年來的扶貧經驗。
據了解,藍光集團在“三區三州”脫貧攻堅主戰場的四川省涼山州持續開展“一村一幼”學前教育援助行動,已在全州建立28個村級幼教示范點,組建起兩個五年制培養的幼師班,以點帶面,覆蓋涼山全域學前教育困難兒童,探索精準扶貧扶助與深度助學的融合路徑,并將繼續堅持教育援助,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實踐過程中,楊鏗也發現了一些明顯短板和突出困難: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二是師資水平有限,專業教師數量少、學歷低、業務能力不足;三是社會力量參與慈善項目定位不清、對象不準、運作不專業,導致慈善資源浪費、項目難以持久等現象。
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的背景下,如何繼續堅持教育援助,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楊鏗建議,加大政策力度,深耕薄弱環節,堅持教育扶智。
具體來看,首先是加大政策力度。包括繼續保留中央、省教育扶助支持政策,繼續實施重點工程行動,保障教育經費穩定投入,防止“因學返貧”;實現精準識別和精準幫扶,實行差異化資助政策,充分滿足相對困難家庭子女多元化教育幫扶需求,讓財政支持有理有據,讓社會力量有的放矢,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繼續多措并舉、多方參與,通過金融信貸、稅收減免、榮譽激勵等措施,整合學校、企業、社會組織、社會公眾等社會力量,形成政策引導、分工協作、專業運作、資源匯聚的長效幫扶格局。
其次是深耕薄弱環節。包括根據統籌城鄉發展布局、鄉村建制調整改革和易地搬遷安置等動態變化,逐步實現基本教育資源均等化,著力破解“村空、鄉弱、城鎮擠”問題;推進偏遠鄉村地區的教育條件改善升級;鼓勵各種社會力量持續投入,反對作秀式、運動式、粗放式等形式化慈善,發掘、倡導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模式。
最后是堅持教育扶智。包括加大學前教育數字化投入,引導電信、教育、互聯網企業和社會組織興建、捐贈數字化設施和服務,打通鄉村與城市教育的數字鴻溝;加快師資培養,實施“鄉村幼兒教師隊伍增量提質計劃”;大力發展幼教輔導員隊伍,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村幼輔導員的身份、待遇、保障等切身利益,解決缺額及穩定問題;建立公益援助項目評估體系、評價機制,發掘典型模式和優秀經驗,推動公益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