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7 16:00:51
◎要加大財政投入,以社區為單位布局養老服務設施和機構,努力實現城市的每個社區都有養老服務中心,每個街道都有功能齊全的老年照料中心或老年服務綜合體。
◎要全面建立開放、公平的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放寬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準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廣泛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業。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提交了《關于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在這份提案中,歐宗榮指出,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社區養老服務品質,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形勢,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具有重大意義。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預計2025年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從養老服務發展上看,目前我國約97%的老年人以居家社區養老為主。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的社區養老體系,已成為最符合我國國情、最順應老年人養老意愿的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關于推動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歐宗榮共提出5大建議:
一是強化老有所“養”,持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首先要加大財政投入,以社區為單位布局養老服務設施和機構,努力實現城市的每個社區都有養老服務中心,每個街道都有功能齊全的老年照料中心或老年服務綜合體。其次,要強化政策落地,保障新建居住小區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建設要求,實現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同時,要完善扶持政策,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以需求為導向,通過“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等創新模式,推動各地既有居住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推動老年人居家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補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
二是強化老有所“助”,持續加強社會各方力量整合,助力完善社區養老體系。一方面,要全面建立開放、公平的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放寬社區養老服務市場準入,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社區養老服務,積極引導民營資本廣泛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業。另一方面,要完善落實各項扶持政策舉措,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的優勢,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同時,積極推進智慧養老,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在養老服務中的深度應用,充分借助科技力量、信息手段,創新社區養老服務產品,不斷提升老年人服務體驗。
三是強化老有所“醫”,持續深化“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新模式。“醫養結合”“康養結合”是社區養老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既要進一步完善基層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充實醫護人才隊伍;也要落實好分級診療,支持醫療機構為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開通綠色通道,為社區養老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既要切實推動“康養結合”政策落地,不斷完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也要大力開展老年健康教育,著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此外,還要全面總結已有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四是強化老有所“依”,持續推動社區養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的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社區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瓶頸,直接影響了高品質養老服務供給。既要大力推動養老服務領域的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鼓勵公益組織和志愿者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又要加大養老服務領域人才的培養力度,鼓勵職業院校加強養老服務相關學科建設,鼓勵通過減免學費、補貼生活費方式擴大招生。同時,加強養老護理員培訓,建立養老護理員入職補貼和崗位津貼等制度,實現養老護理員“進得來、留得住、穩得了、干得好”。
五是強化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持續推動社區老年教育、社區文化活動發展。優先發展社區老年教育,把老年課堂辦進社區,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緊貼老年人精神和文化需求,以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進社區。鼓勵各類教育機構通過多種形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大力支持部門、企業、高校舉辦的老年大學開展社區服務,通過家門口的老年大學、文化活動,讓老年人“學起來”“樂起來”。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