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業內共議現代農業:離不開工匠精神,從業者整體素質提高是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6 23:08:22

“整體來說,農業人才和農業發展形勢是不相適應的。”12月16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陳煥春表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很快,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除了精英以外,(從業者)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關鍵。

每經記者|陳晴    每經編輯|梁梟    

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民生保供成為關鍵一環,而作為民生保供重要板塊的農業也受到各界更多關注。

12月16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的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武漢農博會)及配套論壇上,多位來自政府部門以及學術界人士就我國農業發展未來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認為,科技創新有助于破解當前我國農業“三大難題”,“現代農業離不開工匠精神”……

科技創新有助于破解農業三大難題

12月16日武漢農博會正式開幕當天,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也正式揭牌。時間回溯至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批復同意湖北武漢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這也是繼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廣東廣州后全國第五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我部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就是為了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依靠‘農業科技現代化’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機制新模式,實現農業農村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就多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設立的初衷,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副司長孫法軍表示。

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副司長孫法軍致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晴 攝

專家對于農業科技創新也寄予厚望。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表示,當前我國農業面臨著“經濟效益低下、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環境污染嚴重”三大難題。要破解這三大難題,關鍵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農業工業化與現代化。

值得注意的是,多措并舉之下,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經有所提升。根據《中國青年報》近期報道,“十三五”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取得了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

當然,我國農業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陳煥春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業產業五個方面的現狀:品種良莠不齊;病蟲害危害嚴重;飼料與肥料資源短缺;自動化程度低;食品加工落后。針對食品加工落后的現狀,陳煥春認為需要大力發展食品深加工技術,包括保鮮食品、冷藏食品、風味食品和功能性食品等。

做農業需要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

通過科技創新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是大勢所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結合我國新農村建設,陳煥春提到了人才。

“整體來說,農業人才和農業發展形勢是不相適應的。”12月16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陳煥春表示,(當前我國農業)發展很快,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除了精英以外,(從業者)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關鍵。

農業人才問題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根據農業農村部的調查,目前,農村實用人才只有2200多萬人,高素質農民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不到一半,鄉村人才總量不足、素質不高依然是突出問題。

與之相關,陳煥春建議構建我國新的高等農業教育體系,包括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實驗室、研究室基地;培養高水平的人才,產出高水平的成果,引領農業的科學研究與產業發展等。此外,陳煥春還建議我國農科本科招生實行雙軌制。即對于全國高考統一錄取分數線錄取的本科生進行培養同時(以學術型培養為主),各農業本科高校自主招生的學生,報教育部備案,主要學習農業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實踐為主。

陳煥春同時建議在農業高校乃至全國高校取消研究生招生名額限制,經費實行公費、自費和導師支付相結合的制度,為我國培養大批真正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目前來看,相關部門正在采取行動。農業農村部12月12日表示,今年中央財政投入23億元支持各地培育高素質農民,基本實現農業縣全覆蓋,“十四五”期間要通過農民教育培訓,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論壇上,華中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高翅也講述了自己對于農業科技創新的相關思考:“做農業需要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現代農業離不開工匠精神。”他同時建議完善金融支持農業創新體系,以更好地促進農業新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現代農業 農村 人才 工匠精神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