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12:09:21
10月28日,拓斯達(300607,SZ)發布了2020年三季報,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0.3億,同比增長86.4%;實現歸母凈利潤5.2億,同比增長261.7%。
據了解,今年以來,制造業投資復蘇,工業自動化升級改造需求提升,拓斯達也延續了業績高增長趨勢,據此前公告披露,截至8月底,拓斯達在手訂單13.85億元,此外仍有大量海外訂單或將簽訂,有望保證業績持續高增長。
與此同時,拓斯達將今年確定位產品線開局元年,成立了注塑機、機器人、CNC三大本體事業部,三大業務板塊均具有廣闊前景市場。
例如,注塑機作為通用自動化板塊的重要細分領域,目前處于高景氣度,行業公司在手訂單飽滿,主要廠商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機器人方面,行業今年3月以來持續復蘇,9月份單月產量達2.32萬臺,同比增速達51.40%,創下新高。
目前強勢的增長,或只是開始,分析指出,除下游需求復蘇的利好外,長期而言,拓斯達一貫注重包括運動控制技術、伺服驅動技術、視覺應用技術等底層技術研發,同時深耕注塑機、CNC機床和機器人三大工業母機,無論是產品還是渠道,均有望實現相互之間的協同,進而向更廣泛的下游制造業提供服務,實現“讓工業制造更美好”的愿景。
10月28日,拓斯達發布了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其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28億元、凈利潤為1.17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45.14%、105.01%,因此,其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也達到了20.3億元,凈利潤更是接近5.18億元,同比大增86.35%、261.68%。
根據2019年報,拓斯達去年全年營收及凈利潤分別為16.6億元、1.87億元。至此,2020年的拓斯達僅用3個季度,就實現了對去年全年業績的超越。
此外,拓斯達2017年~2019年凈利潤總和為4.97億元,換句話說,其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已超過前三年總和。若無意外,拓斯達今年又將再次實現營收、凈利潤的雙增長。
當然,今年的業績大幅度增長,也與口罩機有關,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拓斯達在短時間內研發出口罩機并技術迭代,形成穩定出貨能力,保障國內外市場需求。
分析指出,雖然口罩機只是特殊環境下的不可持續業務,并非拓斯達的業績支撐,但這正是公司供應鏈,研發,制造交付等能力的一次展示,“面對復雜環境能快速響應,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也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東北證券研報指出。
實際上,將時間拉長來看,2017年初上市至今,拓斯達憑借對市場的準確把握,對行業的深刻理解,以及多年積累的優質客戶資源等競爭優勢,連續多年提交了營收及利潤均穩健增長的業績報告。
中金公司9月底發布的機械行業研究報告中提及,2012年~2019年,拓斯達營收復合增長率超過50%,2019年公司人均創收96萬元,持續領先同行,作為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該公司已在3C等自動化領域樹立較好競爭優勢。
業績大增的背后,則是今年拓斯達繼續加大力度擴充核心產品線,成立了注塑機、機器人、CNC事業部。
據了解,注塑機是塑料機械的重要分支,產值占比約40%,是國內塑料機械行業產量極大、產值極高、出口極多的第一大類產品。2014年~2018年,中國注塑機行業市場規模由279.8億元增長至365.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9%。研報預測,未來5年有望保持5.6%的復合增長率。
“上半年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但是注塑機銷量增長顯著。”根據披露,8月下旬,拓斯達方面在一次電話會議中如是透露。據悉,今年以來,拓斯達注塑機銷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00%以上,其后續將繼續加大在產量方面的投資。
機器人板塊方面,據了解,拓斯達機器人本體來源主要有自制或外采,截至2019年末,其自制機器人本體比例達到46.2%,今年,其完全自制的SCARA四軸機器人已經單獨銷售,市場反應良好;與此同時,在平臺化戰略推出后,預計會有更多的機器人本體廠商依附于拓斯達的平臺。
毫無疑問,制造業升級是實現中國制造的必經之路,而制造業升級的根基在于自動化的普及,因此機器換人在制造環節勢不可擋;同時,勞動力成本提升、老年化趨勢等社會問題,同樣加速著機器換人熱潮到來。
有分析認為,制造業普遍存在成本競爭,當某一行業內有企業率先應用機器人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后,同行業其他企業大概率也將采購同類型機器人,以保持其競爭優勢,因此,機器人在制造業各領域的應用,帶有“以點帶面”和“螺旋遞進”的特點。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以來,工業機器人產量實現持續復蘇,前9個月,工業機器人產量16.07萬臺,同比增長18.20%;其中9月份單月產量創歷史新高達2.32萬臺,同比增速達51.40%,創近兩年新高。
分析指出,長期看,我國不斷提高的勞動力價格、汽車、3C及其他制造業在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持續競爭,結合我國目前相比工業自動化方面的領先國家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程度上仍然落后較多的事實,我國工業機器人至少在未來5年到10年間仍然具有較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與此同時,拓斯達提出擬股權投資東莞市埃弗米數控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從而切入五軸聯動機床、石墨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磨床等工業母機數控機床產品,增強與公司自身產業協同,這也將補齊拓斯達的金屬加工業務板塊。
當下,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將科技創新作為公司發展動力,秉持“讓工業制造更美好”的愿景,拓斯達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機。
自設立以來,拓斯達就視研發為生命線,從注塑機輔機業務起家,2011年開始自主研發伺服機械手,并慢慢擴展為注塑自動化全套解決方案運營商,歷時近十年,從注塑機到機器人,從硬件到軟件,完成了由單一領域設備制造商向工業自動化多元解決方案服務商的轉變。
到今年,拓斯達提出深耕“注塑機+CNC機床+機器人”,也有著其內在邏輯。
實際上,制造業生產環節中,最為基礎的兩種材料是金屬和塑料,這些產品背后的生產母機便是CNC機床和注塑機,工業機器人則在其中完成搬運、打磨、噴涂等工作,起到輔助生產的作用。
橫向而言,上述產品有著完全協同的客戶和渠道。例如,拓斯達此前提出大客戶戰略,持續拓展伯恩光學、立訊精密、比亞迪、欣旺達等客戶需求,并由注塑相關業務的合作延伸至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類,拓展了新行業和新客戶,為公司的快速成長提供了支撐。
同時,拓斯達專注于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領域的視覺、伺服、控制技術和產品研發,而這些底層技術,也可以與注塑機及CNC機床實現協同,形成垂直延伸,滿足客戶需求。據悉,目前,拓斯達在底層技術的共通率約為30%~40%。
研報也指出,未來,拓斯達將受益于“渠道+產品”的雙輪驅動,長期成長值得期待。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信息披露內容以公司公告為準。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