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2 19:12:54
每經記者|張虹蕾 每經編輯|文多
9月2日,民航局官網顯示,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工作部署,為確保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國際客運航班平穩有序運行,更好地發揮北京國際航空樞紐作用,提升國際航空客貨運輸效率,便利旅客國際出行往來,民航局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控要求,在嚴格采取防控措施、嚴格防范輸入風險的前提下,自9月3日起逐步將經第一入境點分流的北京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
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穩定,國內航班的運營已經逐漸步入常態化,但國際航班的壓力依然較大。之前,為嚴控疫情輸入風險,自3月23日開始,入境北京的所有國際客運航班被分流到指定第一入境點,接受檢疫符合條件的旅客可搭乘原航班入京。截至9月1日,已有511個國際客運航班被分流到第一入境點。也就是說,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上述分流國際客運航班將逐步恢復直航北京。
根據相關航班始發地遠端核酸檢測工作情況,自9月3日起,將先行恢復泰國、柬埔寨、巴基斯坦、希臘、丹麥、奧地利、瑞典、加拿大等8個輸入病例較少國家至北京的9個航班。恢復后的第一班為9月3日國航執飛的柬埔寨金邊至北京航班。
記者注意到,為進一步做好航班恢復后的疫情防控工作,民航局將對所有直航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在嚴格執行航班熔斷政策的基礎上,采取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一是對單班運行實際輸入病例達到熔斷標準的,立即采取熔斷措施;二是對單班運行實際輸入病例超過3例的,入境點立即由北京恢復至指定的第一入境點;三是嚴格控制直航北京國際航班客座率;四是在嚴格旅客遠端核酸檢測和機場防控措施的基礎上,對此類入境旅客實施嚴格的閉環管理,最大限度防范輸入風險。
民航局還將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部署,根據首都疫情防控要求和接收能力,結合相關國家遠端核酸檢測推進情況,綜合評估疫情輸入風險、綜合保障能力、航線航班安排和旅客需求等因素,統籌安排其他經第一入境點分流的北京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
民航專家綦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第一入境分流政策是在國內疫情暴發和境外輸入病例雙重危機的情況下提出的,是階段性政策,也是為北京的防疫醫療資源減壓之舉。隨著國內疫情平穩,國內防疫醫療資源緊缺問題得到暫時緩解。國際航班涉及的境外輸入方面以熔斷機制的管理平穩可控。為了復工復產,確保國際供應鏈不斷鏈,恢復北京直航是必要的,逐步恢復直航是根據疫情形勢作出的判斷,是我國在疫情防控和治理取得有目共睹成效的必然結果。
另一方面,民航業作為服務行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也是疫情防控成績的試金石。目前,國內航空市場已經恢復到2018年的同期水平。隨著國際航班復航增加和恢復國際樞紐直航啟動,標志著國際航空市場將逐步向常態恢復。
民航專家林智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應該是北京進入常態化防疫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狀態,國內航班熔斷和獎勵的機制在前期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疫情輸入的風險基本可控,每日入境航班確診的人數也不多,很多航班都是全員無感染,個別航班有零星的確診病例,大面積集中確診的很少見。因而,綜合判斷北京地區國際航班的防控已經風險可控,所以可以逐步重啟更方便和更大規模的國際往來。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少婷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